基于农业面源污染的人工湿地营建研究——以琵琶寺水库为例

来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5few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农业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由农药和化肥的过量使用、牲畜养殖废水和农村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而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已成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与点源污染相比,农业面源污染具有随机性强、成因复杂多样,污染潜伏周期长的特点,治理相对困难。探索一条高效、成本低廉、可持续的污水处理技术是世界各国环境治理的一个重要方向,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更具有重大的意义。   论文在大量阅读现有的农业面源污染、人工湿地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国内外近年来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对策、人工湿地技术的净化机理及人工湿地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分别进行了综述,提出了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人工湿地营建方法和设计思路,通过更新和完善人工湿地数据库,为以后人工湿地在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中提供更合理的设计参数。   (1)从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类型及污染途径着手,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迫切性进行了探讨。通过分析比较不同的农业面源污染生态工程治理措施发现,人工湿地相比其他污水处理技术具有更加广泛的适用性,更加适应我国农村发展的基本国情。   (2)从人工湿地净化一般理论出发,通过对人工湿地的类型、构造特性进行研究,提出了人工湿地的营建方式。人工湿地系统在营建时,可以根据不同水污染特性,从人工湿地选址、预处理系统构筑物的选择、湿地工艺类型的选择、人工湿地土建及植物品种的搭配、景观的营造上等方面出发,因地制宜的营建最优化的湿地系统。   (3)通过分析农业面源污染的污染特性,得出净化农业面源污染污水的人工湿地营建方式。针对农业面源污染,人工湿地在进行规划设计时,首先应当确定面源污染水体的特性,分析出农业面源污染污水中主要的污染源类型。然后根据结果选择人工湿地污水治理系统的单元类型及工艺组合;通过人工湿地的营建技术,包括湿地参数的设计、湿地的土建、植物栽植方式的选择等方面营建出优化的人工湿地净化系统。最后可以通过不同的景观营造方式,将整个人工湿地系统结合起来,使人工湿地在满足净化农业面源污水的同时,还能营造出生态、自然、多样性的景观系统。   (4)文章最后通过对汤阴县进行实地考察,将上述人工湿地营建方法具体应用到河南省琵琶寺水库水源保护的典型地块的设计中,为河南省佳多琵琶寺水库水源的保护提供科学的设计方法和依据,也为以后针对农业面源污染该如何建设湿地系统提供了一套合理的设计方式。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生态治理技术,具有投资低、处理效果好、操作简单、维护和运行费用低廉等优点,如何针对不同农业面源污染水体特性营建出最优化的人工湿地系统,是当代人工湿地研究的重要方向,也是更有效净化农业面源污染水体的基本途径。
其他文献
11月1日上午8点30分,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管理学部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咨询活动中心共同主办、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承办的第二届中国管理科学论坛在西南交通大学九里校区信息楼0215室隆重召开。教育部科技委管理学部主任、论坛学术委员会主席、本刊总编辑刘人怀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善林教授,暨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所长孙东川教授,西南交通大学党委桂富强副书记,教育部长江学者、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
本文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和标本的基础上,对湖北恩施现有桢楠资源展开全面调查,运用群落生态学方法对该区桢楠群落的物种组成、植物区系、群落结构与外貌、物种多样性、种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