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早产儿发生率及神经发育预后分析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lly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早产儿,尤其是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明显提高,但早产儿存活后的生命健康质量问题更加另人关注。已经得到大家公认的是:早产儿是脑瘫、注意力缺陷、学习困难,IQ低下、社交自我调节困难的高发人群。不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晚期早产儿在早产儿中都占了很大比例。晚期早产儿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高危新生儿人群,具有独特的生理及病理特点,存在较高的发病风险,有较高的病死率和患病率。过去,超未成熟早产儿和超/极低出生体重儿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近年来,有关晚期早产儿调查研究也开始受到重视。但是截止目前为止,对于晚期早产儿神经发育研究目前国内报道不多。本文旨在通过对**医院产科近13年来晚期早产儿的流行病学调查,评价神经发育和预后情况,分析晚期早产儿影响因素及严重并发症情况,为促进晚期早产儿神经发育、提高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本课题通过回顾性调查**医院产科2001-2013年所有早产儿和晚期早产儿的发生率。分析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期间分娩的晚期早产的影响因素。对晚期早产儿(晚期早产儿组)分别在婴儿生后校正胎龄40周以后的第2-3天和26-28天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测定,测定结果与同日龄的足月儿(足月儿组)进行比较。并随防至校正年龄满1岁时行戈塞尔(Gesell)检查,按照发育商(DQ)将晚期早产儿分为神经行为发育异常组(DQ<85)和正常组(≥85),分析可能对神经发育产生影响的临床相关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晚期早产儿神经发育的危险因素。  结果:  1.晚期早产儿发生率变化2001年-2013年,本院产科出生新生儿共31682例,早产儿2624例,其中晚期早产儿1879例,晚期早产儿总发生率为5.93%,占早产儿总数71.6%。每年早产儿、晚期早产儿发生率基本呈逐年上升状态,至2011年晚期早产儿占该年所有早产儿比例达最高峰,占84.6%。  2.发生晚期早产的高危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妊娠期高血压(OR=3.180,95%CI2.058~4.915)、多胎妊娠(OR=1.079,95%CI1.025~1.136)、胎膜早破>24h(OR=4.850,95%CI3.035~7.751)、吸烟或被动吸烟(OR=1.053,95%CI1.038~1.069)均可增加晚期早产的风险。  3.晚期早产儿组与足月儿组神经发育比较  (1)NBNA评分:晚期早产儿组在矫正胎龄40周以后的第2-3天和26-28天,NBNA评分均低于同日龄足月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3.8±2.25)比(35.8±1.55),(36.2±1.32)比(37.5±1.35),P均<0.05)]。其中,在第一次检查中,晚期早产儿组中NBNA评分小于35分有25例(21.0%),而足月儿组7例(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41,P=0.007)。在第二次检查中,晚期早产儿组NBNA评分小于35分有8例(6.7%),而足月儿组3例(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77,P=0.241)。  (2)戈塞尔(Gesell)检查:晚期早产儿组在矫正年龄1岁时与足月儿组比较,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DQ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晚期早产儿组DQ<85分10例(8.4%),而足月儿组DQ<85分2例(2.1%);晚期早产组神经异常发生率高于足月儿(x2=3.959,P=0.047)。随访至一年的晚期早产儿中确诊为脑瘫1例(0.84%),视力障碍1例,严重智力、运动发育落后2例。足月儿组严重智力、运动发育落后1例,无脑瘫病例。  (3)影响晚期早产儿神经发育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极低出生体重儿(OR=4.768,95%CI1.325-17.162)、严重颅内出血(OR=7.361,95%CI4.937-10.971)、呼吸系统疾病(OR=2.175,95%CI1.976-2.420)、小于胎龄儿(OR=4.621,95%CI2.022-10.557)是影响晚期早产儿神经发育的危险因素。4.体重和身长、头围的比较  (1)出生时、矫正胎龄40周时两组体重和身长比较晚期早产儿组在出生时、矫正胎龄40周时体重、身长和头围分别为(2.4±0.7)kg、(45.7±2.1)cm、(33.6±0.6)cm;(3.4±0.5)kg、(47.6±1.1)cm、(34.3±1.6)cm;均小于足月儿组的(3.2±0.8) kg、(50.4±1.5) cm、(34.3±0.8)cm;(3.6±0.5)kg、(50.8±1.3)cm、(34.6±0.4)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矫正年龄6个月及12个月时两组体重、身长和头围比较随访至矫正年龄6个月及12个月时两组体重分别是(8.0±0.5)kg和(9.8±0.6)kg比(8.4±0.4)kg和(10.5±0.7)k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校正年龄6个月时,晚期早产儿组身长、头围小于足月儿组[(65.4±3.4)cm比(69.9±2.1)cm;(42.7±1.0)cm比(42.8±0.6)cm;P均<0.05],而在12月龄时,两组身长、头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4.7±2.2)cm比(76.3±1.8)cm;(46.2±0.4)cm比(46.3±0.8)cm,P均>0.05]。  结论:  1.2001年-2013年本院出生的新生儿中晚期早产儿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从3.2%上升到5.5%,2011年达最高峰。  2.妊娠期高血压、多胎妊娠、胎膜早破>24h、吸烟或被动吸烟是晚期早产的危险因素。  3.与足月儿比较,晚期产儿是发生不良神经预后的高危人群,主要与低体重(小于1500克)、严重颅内出血、呼吸系统疾病、小于胎龄儿有关。产科医师、新生儿科医师应加强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尽量避免晚期早产儿的发生和改善晚期早产儿的预后。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1.了解ARB制剂伊贝沙坦与ACEI制剂雷米普利的单用及合用对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2.了解伊贝沙坦与雷米普利单用及合用对高血压LVH的影响.3.了解BNP在高血压LVH形
背景:  人类第一例体外受精后代于1978年在英国诞生。以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殖(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 , IVF-ET )为代表的辅助生殖技术( Assisted Reproductive
研究目的:1.探讨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变化的临床意义.2.探讨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前血小板计数增多与年龄、性别、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肿瘤局部区域复发、远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作为种子细胞修复皮肤缺损创面重建表皮的可能性,为组织工程化皮肤提供新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1、选用家兔20只,抽
目的:恶性肿瘤加热治疗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许多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已经证明热疗联合放疗或化疗能明显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但临床上肿瘤热疗尚有许多问题未解决。其中最大的
研究目的:比较肾移植术后6个月与移植前生存质量(KDQOL-SF)的变化,并分析影响移植后生存质量的因素.结论:肾移植术后6个月,患者的生存质量较透析时明显提高.体现在SF-36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