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通过对成都高校学生网络素养及网络素养教育基本情况的描述分析,为大学生网络素养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通过比较,了解成都高校新闻专业与非新闻专业学生网络素养及网络素养教育基本情况的异同;通过比较,了解成都高校新闻专业不同年级、非新闻专业不同学科、非新闻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网络素养及网络素养教育现状;探讨网络素养的三维关系,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网络素养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的研究内容:通过对本研究的核心文献——周葆华和陆晔的《从媒介使用到媒介参与:中国公众媒介素养的基本现状》中提到的媒介素养的两个维度进行分析,笔者提出网络素养的三个维度:网络信息获取、网络信息处理(选择、思考、质疑、核实和拒绝)以及网络参与行为(网络表达和网络产制)。本研究也调查了成都高校学生的学校网络素养教育基本情况。本研究的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研究法。本研究的成果和结论:成都高校学生的网络信息获取情况较好;网络信息处理维度下的网络信息选择情况不容乐观,学生选择主要集中在“网络娱乐”上;网络信息思考能力一般,只是“偶尔思考”;网络信息质疑能力差;网络信息核实能力差;网络信息拒绝情况较好,但缺乏质疑和核实的拒绝,意义不大。网络参与行为,网络作为互动性最强的媒介之一,在本次调查中其优势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网络产制情况较好;网络道德情况是成都高校学生具有较高的评判意识。学校网络素养教育情况:学校为师生提供了网络素养教育的平台,有相关课程的设置,但教师对学生进行网络素养教育的意识和实践情况都不好。通过比较分析,成都高校新闻专业与非新闻专业学生网络素养及网络素养教育情况基本一致,略有不同;新闻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网络素养及网络素养教育情况基本一致,略有不同;非新闻专业不同学科学生的网络素养及网络素养教育文科生略优于理科生;非新闻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网络素养及网络素养教育情况基本一致。通过相关分析,网络信息获取对网络表达有正向影响、对网络产制有负向影响;网络信息思考对网络表达有正向影响,对网络产制有负向影响;网络信息质疑对网络表达和网络产制均无影响;网络信息核实对网络表达有正向影响、对网络产制有负向影响;网络信息拒绝对网络表达有正向影响、对网络产制有负向影响。可见,除了网络信息质疑,网络信息处理其他四个指标对网络表达均有正向影响、对网络产制均有负向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