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钢铁行业并购重组模式研究

来源 :浙江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6051990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正迈入一个速度减慢和结构优化的新阶段,其中钢铁行业整体面临着结构调整和需求升级的机遇,但同时也面对着产能过剩和企业经营亏损严重等诸多严峻挑战,钢铁行业去产能的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因此,需要以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为目标,以并购重组为主要手段,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以及优化钢铁行业市场结构。本文主要研究在当前供给侧改革下,如何有效地推动我国钢铁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部份进行分析研究:1.阐述钢铁行业并购重组的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先从历史角度论述了并购重组的概念,以及并购重组的主要划分形式;接着是对并购重组的绩效理论研究,通过联结我国钢铁行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最后对国内外钢铁行业并购重组的动因、绩效和整合三方面分别进行了综述。2.论证我国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和并购重组的关系。首先归纳了我国钢铁行业并购重组的模式演进特征,从政策变迁及并购特点将我国钢铁行业的并购重组历程划分成四个时期,并比较在每个时期内的属性特征;接着从我国钢铁行业并购重组的角度发现钢铁行业中存在的产业集中度较低等五个主要的问题;最后,提出结合供给侧改革,通过钢铁行业并购重组来促使转型升级的必要性。3.分析我国钢铁行业并购重组中的主要模式。先对我国钢铁行业并购重组的三种模式进行范围界定,并分析其各自的特点及适用性;其次,基于广义的斯塔克博格横向兼并的博弈模型结合我国钢铁行业在兼并重组中出现的三种模式来分析,发现通过理论分析,在市场中企业并购均能够降低市场的总产量值,说明钢铁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是化解钢铁过剩产能的重要途径;最后,以财务指标法建立了相关绩效评价模型,通过主成分分析对筛选出的59起钢铁并购事件的17个财务指标体系进行降维分析,以并购前后四年的综合评价值的升降来反映企业的绩效变化情况。4.提出在当前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对我国钢铁行业并购重组的对策建议。以上述的博弈分析以及绩效评价分析为基础,在供给侧改革的推动下,从界定政府行政干预与市场机制的关系、鼓励大型钢铁企业为导向的并购重组、深化钢铁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大对并购后企业的整合力度和拓展并购后新企业的产业链等五个方面对我国钢铁行业的并购重组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本文主要结论主要有四点:(1)从国外钢铁行业的发展历程以及理论博弈模型的分析上看出,并购重组是优化供给侧的重要路径;(2)从我国钢铁企业的国有性质以及亏损严重的现状,指出在现阶段需要政府积极引导来促进钢铁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3)针对不同钢铁企业的特征,以多种并购重组模式相结合,对我国钢铁行业进行整合;(4)需要注重并购后存续钢铁企业或新成立企业的内部整合力度。可能的创新点有:(1)探讨了我国钢铁行业的并购重组政策变迁和并购重组模式的演进特征,并分析在当前供给侧改革下并购重组低效率的深层次原因;(2)建立了我国钢铁企业并购重组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绩效评价模型,并以2005年至2014年之间的钢铁行业的并购事件为例进行实证分析;(3)提出了以多种并购重组模式相结合的钢铁行业混合并购重组。
其他文献
<正>~~
会议
项目制实践不仅是特定国家治理方式的具体应用,也是我国依托公共财政实现公共意志、提升公共福祉的过程。通过对涉农项目实践过程的考察我们发现,资源再分配中国家自主性不足
为了分析近年来我国不同区域的土地质量现状与变化态势,本文依据全国农用地(耕地)分等成果中的自然等评价成果,通过耕地数量在1998~2006年间的时空分布变化推算所引起的自然等
教育部推出了2017版新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强化了课程有效实施的制度建设。该文在结合笔者教学实践分析新课标为高中教育带来的
乡村振兴,人才是根本。当前,农业农村引才难、育才难、留才难的实际,仍是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强化农村人才支撑,坚持“就地取才、政企育才、经济练才、党管人才”,是
学位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特点,确定无偿献血招募指南,为血液安全提供依据。方法对宁德市HIV抗体阳性的无偿献血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2013年宁德市无偿献血者HIV
目的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医院感染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细菌鉴定用美国BD公司phoenix-100型全自动细菌
期刊
厘清贿赂、折扣及赠与的概念,明晰相互之间的界限;从要约角度、合同效力角度、捐赠与赠与区分角度及赠与条款角度深入分析赠与条款的法律性质和地位;从建筑施工合同中的赠与
<正>一、2011年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回顾2008年金融危机后,各国刺激经济复苏的政策、全球流动性持续过剩以及新兴经济体需求强劲,推动大宗商品价格走高。2011年以来,新兴经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