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牡丹亭》评点改编本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996115122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汤显祖把他的文学思想运用於创作实践之中,在诗文与戏曲领域皆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其中尤以(牡丹亭)在当时和後世的影响最大。他在借鉴话本小说<杜丽娘记)之故事梗概和艺术成就的基础上,重新进行艺术构思,从表现人性、肯定真情的角度出发,采用独特的戏剧冲突和虚实结合的梦幻手法,塑造出更为丰满而生动的艺术形象,揭示出更为深刻的思想主题;此外,在场面的设置、曲词和道白的表现上亦独具特色。自万历二十六年<牡丹亭)完稿後,立即不踁而走,或被之管弦,在舞台上盛演不衰:或传之案头’大有洛阳纸贵之势。它在明末所造成的影响,可谓遍及社会各个阶层。舞台的演出反映了作品在大众间的接受程度与吸引力:而案头的欣赏与评价,无论孰优孰劣,都反映了文人对(牡丹亭)的高度重视。他们都或多或少地表达过自己对作品的见解,评论散见於他们的专着中,与《牡丹亭》相关的评论不仅仅以音律问题为限,也涉及到作品的内涵以及作品与其他“三梦”的比较。尤其是在<牡丹亭)的传播过程中,由於戏曲观念的不同,还曾产生过一场争论——史称“汤沈之争”——成为晚明剧坛的一段佳话。这场争论虽然针锋相对,并无结论,但却在促进人们对戏曲艺术进行理论思考的同时,还引起了一些好事者评点或改编(牡丹亭)的兴趣。明末流传较广且保存至今的评点本有王思任评点本,沈际飞评点本,茅氏兄弟评点本,主要是对《牡丹亭)主题的阐发、曲辞的赏析和关目设置的评论:改编本则有臧懋循改本和冯梦龙改本传於世,主要针对(牡丹亭)舞台演出及演唱音律存在的问题加以订正,并做出一定程度的改编,再加以评点。它们是在明末印刷出版业较为发达的背景下得以流传的,本文选择这几种各具特色的评点本和改编本为主要研究物件,从文学传播和接受美学的视角,就各评点本和改编本进行微观考察和理论阐释,既联系晚明文学思潮的宏观背景和汤显祖的创作意图及原作的实际成就,更关注批评者动机、评价标准和实际成效,试图在深入阐发各评点本或改编本特色与成就的同时,初步勾勒出明末文人关於《牡丹亭》批评与研究的演进史。 【关键字】汤显祖牡丹亭明末评点本改编本【中图分类号】I 206.2
其他文献
脂肪几乎是天然食物中唯一能提供香味成分的,所以备受欢迎。另一方面,过多脂肪对健康的损害堪称最大,所以非常让人纠结。    脂肪主要成分是各种脂肪酸。各种脂肪酸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和食物来源不尽相同,更关键的是,它们对身体健康的作用有好有坏。已经发现并证明,其中营养价值极小、健康危害很大(是不是够坏?)的脂肪酸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碳链较短的饱和脂肪酸,如棕榈酸(C16:0)、豆蔻酸(C14:0)和月桂酸
期刊
无名氏的《无名书》被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评论。许多评论家和学者都充分肯定了《无名书》的浪漫主义特性,并以此划分它的流派归属。但我
卡勒德·胡塞尼是美国当代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新星,作为一名移民美国的阿富汗人,他在浓郁的伊斯兰文化中出生,在西方文化中成长,同时受到东西方文化的影响,这种双重文化背景让他有了
自称“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林语堂,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存在。他自诩为“一捆矛盾”,其思想、性格、气质、兴趣、爱好都具有多重性、复杂性和矛盾性特征,并集
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喝茶的习惯,品一茗茶,修身养性。忙碌的现代人则赋予了喝茶更多的功能。山楂、枸杞、陈皮、菊花……这些功效各异的食材冲泡在一起,就摇身变成了受人追捧的“养生茶”。然而,五花八门的养生茶真能天天喝吗?它们究竟适合哪类人群呢?    NO.1菊花枸杞茶  【功效】  中医认为,菊花性凉,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之效。可用于治疗头疼眩晕、眼睛肿痛。枸杞,又称明目果,能够补肾、润肺、生津、益气。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