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关于肠杆菌科细菌AmpC酶的研究在国内已多有报道,而铜绿假单胞菌产AmpC酶导致的耐药情况报道较少.本研究对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进行了药敏试验,测定了AmpC酶的诱导率,检测了诱导前、后AmpC酶的存在状况,进行了ampC结构基因的扩增试验,以了解目前铜绿假单胞菌产AmpC酶情况,并分析常用抗生素对产酶株及非产酶株的抗菌活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治疗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临床微生物室近期分离的130株铜绿假单胞菌并进行重新鉴定.以阴沟肠杆菌029M作为高产AmpC酶对照,阴沟肠杆菌029为野生型(普通诱导型)对照,阴沟肠杆菌1194E为高度诱导型对照,以亚胺培南作为诱导剂,诱导铜绿假单胞菌和3株阴沟肠杆菌标准菌株的AmpC酶,制备诱导前、后的铜绿假单胞菌和标准菌株β-内酰胺酶粗提物,在确保无活菌的情况下,对β-内酰胺酶粗提物进行三维试验,检测诱导前高产AmpC酶菌株以及诱导后诱导型AmpC酶菌株;并对高产AmpC酶菌株的酶粗提物进行等电点测定和邻氯西林抑制试验,以确证检出的AmpC酶;对130株铜绿假单胞菌和3株标准菌株进行ampC结构基因扩增,扩增产物经纯化处理后测序,并与GeneBank登录菌种进行同源性比较;采用二倍琼脂稀释法测定13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等17种抗生素的MIC值,分别计算铜绿假单胞菌和高产AmpC酶菌株的耐药率;对产酶株和非产酶株的耐药性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比较耐药性的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