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战略任务,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变化新趋势,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战略举措。作为沿海开放型经济发展大省,经过30多年的探索实践,山东开放型经济发展初步实现由政策性开放向制度性开放的历史性转变,积累了比较雄厚的发展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正处于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时期。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发展变化新形势和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给山东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提出了巨大挑战,也带来了重大机遇。适应新的形势要求,抢抓重大历史机遇,积极应对风险挑战,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层次和水平,既是为山东省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注入新活力新动力的迫切需要,也是山东省率先建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本文首先对国际贸易优势理论、国际要素流动理论、创新理论以及市场、政府与社会机制理论等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的演进变迁进行系统梳理,分别界定了开放型经济、开放型经济发展优势及新优势、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系统、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培育机制等相关概念的内涵,对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系统的运行机理、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培育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探讨,构建了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培育理论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开放型经济发展程度、发展质量两个维度设计提出了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测评指标体系,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方法,把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结合起来,分别对山东省商品贸易、进口贸易、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服务贸易、金融等开放型经济活动主要组成部分的开放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测评,并依此提出了对山东省开放型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总体判断,分析了新时期全面提高山东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具备的有利条件、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必须对山东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进行重大调整、加快培育山东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的命题。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紧紧围绕山东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培育这个主题,从山东省实际出发,借鉴国内外开放型经济发展典型经验和模式,提出了山东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培育的战略定位、路径选择和突破重点:确立开放型经济强省的目标定位、东亚经济合作前沿的空间定位、“一带一路”战略支点的功能定位、高端制造业基地的产业定位等4个战略新定位;围绕产业竞争、企业主体、高端要素、载体平台、地缘合作、制度环境等6个方面,阐述了山东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培育的路径选择和实施重点;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推动内外贸融合发展、提高服务贸易水平、提升进口贸易质量、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培育壮大本土跨国公司、加快经济园区转型发展、增强重点区域开放带动能力等8个方向重点突破的对策建议,指出了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