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入治疗是临床、医学与工程技术紧密结合,相互依存而发展起来的前沿学科,它具有微创、简便、安全、显效快等优点,为过去需外科手术治疗的一些疾病,或失去外科手术机会的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已成为可同内科、外科疗法并列的三大诊疗技术之一。目前,肿瘤的介入治疗,特别是血管性介入治疗,尽管在肿瘤化疗领域处于一种主导地位,但是,它仍旧存在严重的不足,其最大不足是“只看病,不看人”,只看到肿瘤细胞存在,而采取攻击性灌注药物疗法,造成瘤虽去、人亦亡“同归于尽”的结局,这是不折不扣的悲剧!据2004年《中国卫生统计》,我国2003年恶性肿瘤死亡率已经达到134.5人/10万人,而20年前还不足84人/10万人,死亡率上升了29.4%。如今,我们的科学技术在飞跃发展,医疗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令人费解的是,肿瘤死亡率却越来越高。这不能不使我们对肿瘤治疗现状作一番深刻的反思,对现行的血管介入化疗方法进行思考。鉴此,论文作者以血管介入治疗中药物灌注方法为题,进行了如下探索研究:搭建了血管介入治疗体外模拟实验系统,即在体循环模拟实验系统的胸主动脉段接入BAI(Bronchial Artery Infusion)模拟实验段,使其成为一套能进行肺癌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的血流动力学模拟实验平台;设计了BAI模拟实验段;设计了药液自动推注装置;用VC编写了基于Windows的实时测控软件,实现了一机同时控制模拟心脏仿天然心脏运动的驱动电机和药液推注电机,以满足于心动周期任一时相的脉动推注;设计了闭环循环系统中检测流入分支动脉药物灌注率的方法,为准确测定分支动脉药物灌注率提供了可靠保障;建立了不同模拟实验条件下推注药液的方法,并进行了系列模拟实验研究;得到了较高药物灌注率时的药液推注模式;分析讨论了心动周期时相、导管端口轴向及径向位置、药液出射方向、药液推注量、持续推注时间等因素对药物灌注率的影响;并与计算机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本项研究为临床血管介入治疗中如何提高靶血管药物灌注率提供了理论及实验数据支持,并提出了灌注药液(物)的优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