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全球气候变化的生态效应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复杂挑战之一,其影响范围极广。以温度与CO2浓度升高为主要特征的环境因子变化对植物根系生长发育以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均具有显著影响。根系构型(RSA)是指土壤中根系的空间结构和分布,影响根系捕获移动和固定资源(主要是水和养分)的能力,以其为代表的根系生理特征对于植物适应环境因子变化尤为重要。而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对于植物生长和抗逆性同样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基金项目】
: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YQ2019C00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气候变化的生态效应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复杂挑战之一,其影响范围极广。以温度与CO2浓度升高为主要特征的环境因子变化对植物根系生长发育以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均具有显著影响。根系构型(RSA)是指土壤中根系的空间结构和分布,影响根系捕获移动和固定资源(主要是水和养分)的能力,以其为代表的根系生理特征对于植物适应环境因子变化尤为重要。而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对于植物生长和抗逆性同样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蓖麻(Ricinus communis)是世界十大油料作物,由于其种子含油量高,植株抗逆性强,近年来在受损生态系统土壤(重金属、盐碱土壤等)修复以及园林绿化(观赏蓖麻)领域备受关注。但是关于其根系生长、生理以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对增温、增CO2的响应机理还并不明确。基于此,本研究利用开顶式气候室(OTC)模拟温度与CO2浓度增加(CK:a CO2+a T;e T:a CO2+e T;e C:e CO2+a T;e CT:e CO2+e T;(a CO2:400 ppm;e CO2:550 ppm;a T:环境温度;e T:环境温度+2℃))来探索蓖麻根系生理及根际土壤细菌、真菌群落的响应机理,为揭示全球变化的生态效应以及植物根系和重要根际微生物响应环境变化的反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增温、增CO2及其交互作用均使根系总长度、表面积、总体积和分叉数增加(P<0.05)。其中根系分叉数增加最为明显。另外,增CO2处理组的各项根系指标最高,显著高于增温处理及CO2浓度和温度同时升高处理,说明CO2浓度升高对蓖麻根系的生长发育促进效果最为明显,尤其能够促使蓖麻根系更多地进行分叉生长。另外,增温、增CO2及其交互作用均使蓖麻根系生物量增加,在增CO2处理下最大,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63.91%。蓖麻根系比根长经过3种处理后均呈增加趋势,增温处理下根系比根长最大,表明增温处理下单位根长的构建成本最低。(2)在增温、增CO2作用下,蓖麻根系中还原糖、蔗糖、可溶性糖、淀粉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均发生改变。其中,增温使还原糖、蔗糖、可溶性糖、淀粉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这可能是由于温度升高提高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呼吸能力,增加了能量转化效率,导致其将更多的能量物质储存到根中,间接导致了根中碳水化合物的增加,而抗氧化酶活性(APX、SOD、POD和CAT)则变化并不明显。(3)在细菌群落方面,各个处理的优势菌门(相对丰度>5%)不受增温增CO2处理影响,同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其中增CO2处理的细菌门水平相对丰度与其它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增温、增CO2交互作用对细菌属相对丰度的影响程度比单一处理更大,使得10个属的相对丰度发生显著变化。其中,5个属的相对丰度在同时增温、增CO2处理下的变化趋势均与增温相一致。这表明在同时增温、增CO2处理下,增温对细菌属相对丰度的影响占据主导地位。(4)在真菌群落方面,各个处理的优势菌门(相对丰度>5%)不受增温增CO2处理影响,同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被孢霉(Mortierell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与对照组相比,在增温处理下,孢霉属的相对丰度减少,Tausonia属、假裸囊菌属和Pseudeurotium属的相对丰度增加;在增CO2处理下,所有优势真菌属的相对丰度增加;在二者交互作用下,真菌属相对丰度的变化与增温处理相同。这表明在增温、增CO2交互作用下,增温对真菌属相对丰度的影响占据主导地位。温度与CO2浓度增加对蓖麻根际真菌相对丰度及群落结构产生影响,究其原因是由于真菌在分解枯枝落叶的微生物群体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它的数量与可利用的有机物的量成正相关,但具体作用机理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综上研究结果表明:增温、增CO2及二者交互作用会对蓖麻根系生理与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相对丰度、多样性和群落结构产生不同的影响。增温、增CO2会促进蓖麻根系的伸长和分叉,增加其吸收营养的能力,使其根系生物量增加。在增温、增CO2交互作用下,增温对蓖麻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的细菌属群落组成和真菌属群落组成的影响占据主导地位。与此不同,在门水平上,细菌群落组成受到增CO2的显著影响,真菌群落组成则受到增温的显著影响。
其他文献
近年来,环境与资源问题越发突出,国家大力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再制造供应链企业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我国再制造供应链社会责任缺失问题较为突出,存在回收再制造中资源利用不完全、二次污染严重、消费者认可度低等情况。供应链各主体作为理性经济人,依据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决策,容易发生责任缺失行为,其中回收商收益微薄,企业规模小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广泛分布于包括盐碱土壤在内的各种生境中,AM真菌的存在可以改善盐碱土壤的结构和土壤肥力,同时其本身的生长发育和多样性也受到土壤因子、植物种类和其他因子影响。AM真菌的群落组成在盐碱土壤中通常具有独特性,且AM真菌对植物的影响也因宿主的差异存在一定区别。在盐碱胁迫下AM真菌通过与植物根系形成菌根共生体,对宿主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盐碱耐受
作为全球食品生产和消费最大的国家,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比较严重。近年来,中国采取多种手段提升食品安全。但是中国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失责行为(Social irresponsible behaviors)仍然屡禁不止,还引发了群体性失责危机。这种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失责行为传染如若处理不当,会给公众和社会造成无可挽回的人身伤害和经济损失。因此,政府急需对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失责行为传染加以治理,以提升食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快速发展,经济稳步提升,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致使市民各方面需求发生改变,公众对于公园品质提升的需求日益强烈,社会对市民身心健康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基于GPS轨迹数据,辅之以调查问卷数据以及GIS技术,以哈尔滨市典型的综合性公园为例,探究市民在公园游憩体验中的偏好,同时探索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在公园游憩行为偏好研究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为深入推进并加紧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了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创建工作(以下简称重点村),截至到2020年,共公布了两批重点村名单共计977个乡村。重点村的建设为促进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机遇。然而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一
硒是人体和某些动物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微量元素。研究表明,人体中硒的缺乏会导致某些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从而导致许多严重的疾病。适当补充硒可以提高低硒或缺硒人群的免疫力,预防肿瘤的发生,并保持其心、肝、肺、胃和其他重要器官的正常功能。含硒化合物近年来因其有用和独特的化学性质而受到广泛关注,被用作催化剂以及有机合成中的合成构件和中间体。与无机硒化合物相比,有机硒化合物具有优良的性能,例如高生物利用度,强生
大豆蛋白肉的加工主要包括原料拣选、半成品斩拌制糜和挤压成型等环节。宽泛的原料来源、半机械化的加工方式、多参数的挤压成型控制,使得大豆蛋白肉产品的品质监控较为复杂。本研究依托光谱成像技术、超声成像技术,重点针对低色度差异物、低密度差异物、成品内部质构的无损检测开展研究,以克服传统方法对低对比度异物错检漏检率高、对内部质构检测过程繁琐等问题,开发一种基于声光特征的大豆蛋白肉品质检测新方法。主要研究内容
在社会对公平公正意识逐渐加深,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新的矛盾的今天,公平与公平性的相关探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大数据分析为手段,选取哈尔滨市部分公园为分析对象,从结果公平的角度,以不同游客在公园中的主观体验差异离散程度衡量不同公园的公平性。本文首先通过网络爬虫进行数据获取;使用文本分析方法,包括词频分析、新词发现和文本聚类分析话题趋势;通过情感分析将不同游客在公园中的主观体验差异转换为可对比的客
微纳颗粒材料因其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良好的化学活性,在催化、环境、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外场强化的制备方式可以兼具低成本、高效、操作简单、环境友好、可工业化生产的优点。然而,以往对外场强化制备方法如超声喷雾热解法(超声强化)、电喷雾法(电场强化)的研究,大多关注颗粒的结构和性能调控,对于其收集率、工艺参数、装置内部情况了解太少。本论文以一些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微纳米材料作为模型材料,采用实验与
食品安全是关系国民生计的重大问题,认证制度能够有效传递食品质量信息,从而缓解市场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对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国开始提出“三品一标”食品认证体系,并大力发展有机食品。然而,认证制度的功能实现的前提是认证的有效性。目前,我国有机食品认证市场存在食品生产企业与第三方认证机构的认证合谋等问题,严重影响消费者的利益与信任,阻碍着有机食品认证市场的发展。因此,防范有机食品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