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iB12基因缺失马耳他型布氏杆菌M5-90疫苗株的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y1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布氏杆菌病是五种世界范围内由细菌引起的传染性人兽共患疾病之一,布氏杆菌为革兰氏阴性,无芽孢,兼性厌氧的胞内寄生菌,分为7个种:Brucella melitensis(羊种),Brucella suis(猪种),Brucella abortus(牛种),Brucella ovis(绵羊种),Brucella canis(犬种),Brucella neotomae(沙田鼠种),以及Brucella maris(海洋种)。造成公共卫生危害的主要是羊种、牛种和猪种布氏杆菌,其中以羊种危害最为严重。   血清学监测对动物布氏杆菌病的防控和净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我国目前应用的布氏杆菌疫苗株包括羊种的M5-90,牛种的A19和猪种的S2。这三种疫苗都存在着疫苗免疫反应与自然感染无法区别的问题,对布病防控带来极大的困扰,迫切需要研发新型标记疫苗。   virB12基因是布氏杆菌Ⅳ型分泌系统中的编码基因之一,而Ⅳ型分泌系统已被证明是布氏杆菌主要的毒力因子,有研究表明VirB12蛋白位于布氏杆菌细胞表面,并可能在侵染宿主细胞时起重要作用。相关研究表明VirB12蛋白能够诱导宿主产生相应抗体,是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布氏杆菌病血清学诊断靶抗原。M5-90疫苗株是将羊种M5疫苗株在鸡成纤维细胞上传代90次之后而得到的毒力减弱的疫苗株,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于牛羊的布氏杆菌病防控,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为实践证明。对M5-90疫苗株的virB12基因进行人工缺失,有望获得能够鉴别自然感染和疫苗免疫反应的标记疫苗。   为此,本研究首先利用大肠杆菌重组表达了VirB12蛋白,作为检测抗原,建立了检测相应抗原的间接ELISA方法。利用该方法检测了60份布氏杆菌阳性山羊血清及30份布氏杆菌阴性山羊血清,检出符合率为91.7%,证明重组VirB12蛋白对山羊布氏杆菌病的检测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进一步采用基因组同源重组方法,构建了virB12基因缺失的M5-90疫苗株(M5-90-virB12)。BALB/c小鼠的毒力残留试验结果显示,M5-90-virB12与M5-90免疫小鼠的脾脏重量与荷菌量的消减趋势基本吻合,表明M5-90-virB12与M5-90的生物安全性没有显著差别。BALB/c小鼠进行的攻毒保护实验结果显示,攻毒后M5-90-virB12和M5-90免疫鼠之间的脾脏重量及荷菌量均无显著差异,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同时在一个月之内监测了M5-90以及M5-90-virB12诱导羊产生的抗体水平,两者无明显差异。说明缺失株M5-90-virB12保持了M5-90疫苗的免疫保护效力。   综上,本研究验证了VirB12蛋白可以作为布氏杆菌的一种血清学标记,并为布氏杆菌标记疫苗的构建提供了一个新的候选基因。
其他文献
体育教师是学校保障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贯彻素质教育和培养“健康第一”观念的灵魂工程师。体育教师的工作成效直接影响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质量,体育教育质量影响整个教育的质量,体育教师的质量影响未来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体育教师教育是关系到教育成败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在现代教师教育革新的背景下,研究国外主要发达国家体育教师在职培训模式,探索中国体育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问题,逐步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体育教师
随着高校的扩招,普高热的形成,中职教育生源质量不断下滑。多数学生因别无选择进入中职学校就读,厌学现象很普遍,基础知识较薄弱,原有的教材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需要。校本教材的研发成为各中职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2009年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新大纲”)为校本教材的开发指明了方向。我校于2010年7月完成了中职卫校语文校本教材的编写,并在试用过程中不断完善。一年多的实践证明:学
在目前新课改的环境下,高中生物教学逐渐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人教版的高中生物教材中几乎每一节课都有“思考与讨论”,仅在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就有13处之多,有的在一节课中就有两个思考与讨论,这部分设置不仅为教师提供了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的素材,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和拓展对基础知识理解与应用。对于教材中的思考与讨论题,我们需要不断地摸索,巧妙地结合上课所教的知识,针对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以发挥
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是由副粘病毒科、禽腮腺炎病毒属中的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引起禽类的一种高度接触性、烈性传染病。过去认为水禽对NDV具有较
“课堂学习研究”是行动研究的一种形式,又是协作式学习的一种方式,教师通过共同备课、课前课后会议交流分享及观课、评课等协同工作,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通过行动进行反思,通过反思进行更有效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课程内容是关键的,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效果。在教师、学生、教材及其他教学资源中,论及“恰切的学习内容”,学生的学情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教材
语言学习观念和学习风格是学习者个体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习者的语言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许多语言学家在理论上指出两者是紧密相连的(Rod Ellis,1994;谭顶良,1995;李东耘,2005),但是,徐锦芳、唐芳(2004)对两者的实证研究表明两者没有相关关系。因此,此领域仍需进一步研究。我通过对英语专业研究生的问卷调查,探索了二者间的相关关系及风格对观念的影响程度,并对英语教学提出了一些
从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吸水链霉菌)中分离得到的bialaphos resistance gene(Bar基因)被证明具有良好的抗除草剂效果,用转基因育种的方法将Bar基因导入到作物中培育
一、引言  长期以来,句子被认为是最大的语言单位。自19世纪60年代起,随着语篇分析的迅速发展,人们开始研究比句子更大的语言单位语篇,从而把对语言的研究提高到篇章层面。这种变化引起了翻译界的广泛关注。对语篇衔接进行对比研究,无疑对翻译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  二、语篇衔接的基本理论  胡壮麟对语篇的定义是:“语篇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在语篇分析领域,对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