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离焦和形觉剥夺致幼恒河猴实验性近视的中枢机制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dyha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学近视是最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它在人群中尤其是青少年中的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在某些亚洲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香港和台湾,学龄儿童近视的发病率可高达60﹪-80﹪,在我国,青少年近视的患病率约为50﹪-70﹪,因此,如何有效防治青少年近视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这也使得对近视发生机理的研究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虽然对近视发生机理的探索已逾两百年,人们对近视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尚存在一些局限性:(1)以往的研究多采用鸡、猫、树鼠等动物建立实验性近视模型,但由于这些动物与人类亲缘关系相对较远,且其眼球与高级视中枢的结构功能与人类差别较大,因此用这些动物建立近视模型并非最佳选择;(2)目前已有的对近视机制的研究绝大多数是对眼球本身——巩膜、脉络膜、视网膜进行的,而对于视觉传导通路的高级中枢——视皮层在近视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的研究则少有涉足.本研究主要围绕这两个问题,选用与人类亲缘关系较近的高级灵长类动物幼恒河猴为实验对象,通过光学离焦及形觉剥夺两种方法诱导实验性近视,并进一步探讨幼恒河猴实验性近视的中枢调控机制,以期为研究人类近视的发生机制及临床实际工作中防治近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病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变化及与总IgE水平和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支气管哮喘病儿35例和正常对照组20例为研究对象,血清I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影像学手段术前评估对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的指导意义,分析综合影像学方法对诊断主动脉夹层的可靠性,为确定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所选取的移植物(内
白内障是最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白内障的防治是中国防盲治盲的首要任务。一般认为老年性白内障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针对不同的病因学说提出相应的药物治疗。 白内障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