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黑粉菌(Ustilago scitaminea Syd.)引起的甘蔗黑穗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也是我国甘蔗生产的最主要真菌性病害,造成甘蔗感病品种蔗茎产量和蔗糖分的严重损失,并曾先后淘汰了一些丰产高糖的当家品种。解析甘蔗与黑穗病菌互作的分子应答,开拓分子育种途径就显得非常重要。本研究在综合应用RAPD、SRAP和ITS三种标记技术系统分析我国甘蔗黑穗病菌分子分化基础上,利用cDNA芯片、2-DE技术、MALDI-TOF-TOF/MS以及定量PCR等技术研究了甘蔗与黑穗病菌互作后的分子应答。结果表明,甘蔗黑穗病菌的分子分化同其地理来源相关,具有地域性特点,但与寄主品种无关,不存在共分化机制。研究结果还显示,ITS序列不适合于甘蔗黑穗病菌的系统发育分析。基于芯片杂交和蛋白组学研究,获得了36个上调表达基因和20个差异表达蛋白。这些上调表达的基因其功能涉及光合作用、离子转运和核酸代谢等多个途径,与转录因子、蛋白合成与修饰及信号转导相关的基因也上调表达,另有1个NBS类抗病基因;而差异表达蛋白分别参与蛋白质合成、信号转导、光合作用,另有1个为促进植保素合成的细胞色素C过氧化物酶、1个NBS类抗病蛋白和3个未知蛋白。根据拟南芥RPS2基因、烟草N基因和亚麻L6基因的保守结构域,设计简并引物,采用RT-PCR技术从甘蔗基因组DNA和cDNA中,克隆了11条NBS类抗病基因类似物。对编号为EF155648的NBS序列采用RACE技术,获得了一条2985 bp全长cDNA序列(Accession number:EF155654),记作SNLR,该基因包括一个2661 bp的完整开放读码框(ORF)和一个29 bp的poly-A,属于non-TIR-NBS-LRR类抗病相关基因。定量PCR分析表明,SNLR基因可能与黑穗病抗性有关。此外,本研究还利用RAPD和BSA相结合的方法,筛选了能够应用于甘蔗黑穗病抗性评价的分子标记并成功转化为SCAR标记SC619,该标记具有应用于育种辅助选择的潜力。综上所述,甘蔗与黑穗病菌互作的分子应答在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同时发生,甘蔗对黑穗病菌的抗性是众多基因和各种功能蛋白共同参与的一个分子适应过程,研究结果为深入解析甘蔗抗黑穗病分子机制提供了试验依据。而SNLR基因的克隆和SC619标记的开发为转基因育种和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技术储备。另外,病原菌分子分化研究可以为抗病性鉴定中病原菌的选择和品种区域布局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