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中国社会的信仰正处于一种急剧的解体状态,信仰缺失现象十分严重。身处社会洪流中的大学生深受影响,精神状态不容乐观,致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信仰缺失。由于信仰的缺失,在许多高校中信仰宗教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宗教信仰过热已经成为不容回避的事实。
本文在大学生社会信仰缺失的视域下,以哈尔滨市某基督教堂大学生青年团契为研究个案,对大学生的基督教信仰的日常参与行动进行研究。通过对大学生基督徒在仪式生活、团契生活和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及其在思想、心态和行为上发生的改变,探究基督教信仰对大学生信仰缺失的功能性补偿作用。研究发现基督教信仰对大学生的社会信仰缺失具有一定程度的补偿功能,但是这种功能只限于个体及其周围社会关系的小范围内,即它所关注的是如何将人的世俗生活神圣化,而不是在大的方向上将大学生基督徒融入到世俗社会,严重割裂了他们与世俗社会的潜在关系。
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意义、目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第二章主要对国内外关于社会信仰缺失、大学生基督教信仰和宗教功能等相关理论文献进行详细地梳理和评述。第三章主要对大学生信仰缺失的现状进行深入而系统的分析,从社会大环境分析大学生信仰缺失的原因,阐述在社会信仰缺失下大学生所凸显出来的日益严重的人格障碍,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生宗教信仰日盛的现状和事实。第四章运用参与观察的方法全程记录大学生基督教信仰的历程,从仪式、团契生活和日常生活三个方面真实再现大学生在寻求基督教信仰的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行为模式,据此深入探析基督教信仰对大学生基督徒信仰缺失的补偿功能。第五部分,结论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