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租赁是当今社会一种常见的商业模式,转让物品的使用权是其主要特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租赁行业将进入一个急速发展的时期。在该类业务中,占相当大比重的是对汽车、自行车及其它流动资产的租赁。这些资产数量较多,流动性很大,难以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服务,这严重制约了该行业的发展。因此,企业亟需建立一个资产跟踪服务网络,广泛布设服务网点,以满足用户对资产异地可租还、随处可服务的需求;同时,企业还需要一种有效的资产标识认证方式,监管资产流动状况,规范业务运行,并防止伪劣替代资产的流入造成资产损失。论文的研究不仅对租赁行业,而且对RFID资产跟踪这一类服务的开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论文首先系统分析了现行物品跟踪技术的特点、相关方案和适用范围。针对租赁资产管理的特点和难点,基于课题组研究提出的开放RFID公共服务平台,提出了租赁资产跟踪服务架构。该架构分为数据载体层、跟踪网络层和管理服务层三个层次。其中跟踪网络层是架构的核心,是数据的采集者和存储者,由一个或多个区域跟踪网络组成,并支持两种拓展机制。论文研究提出了此架构的数据模型,其数据基础包括资产编码、资产静态数据和资产动态数据三类;研究提出了适应管理需求和具有RFID技术特征的分布与集中相结合的存储方式;研究提出了基于RFID标签的数据同步机制,以实现跟踪网络层中分布式缓存数据的同步,并通过编码解析服务和编码发现服务实现多个区域跟踪网络之间的资产数据发现与访问。针对租赁资产网络状、非链式的流动特性,研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带有跨网流动识别和触发功能的发现服务注册机制,以减少无效的资产与区域跟踪网络映射关系注册。在对数据载体层的设计中,其承载的数据被分为基础数据和动态数据两类,动态数据以Key Data的形式存放在资产RFID标签上,用以提供脱网业务支撑。跟踪网络层则由端点和数据交换中心两部分组成,端点采集RFID数据并进行过滤和缓存,同时还提供对其它业务功能的支持;数据交换中心集中存放本区域跟踪网络的资产数据,这样既可提高数据健壮性与查询便捷性,又可实现发现服务的相应功能模块和接口。管理服务层的编码解析服务和编码发现服务继承自开放RFID公共服务平台,并针对租赁资产的特点,前者简化为行业和公司的两层结构,后者采用了行业中心的实现模式。在完成上述系统详细设计的基础上,论文还分析了在此架构模型下,RFID技术和网络数据交互所面临的安全威胁,提出了相应的安全策略。最后,结合某企业的电动车电池租赁交换业务,给出了租赁资产跟踪服务架构的一个实现和部署,部分研究成果在实际应用系统中得到了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