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区中邻里交往空间设计新探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ny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一方面,“宅居”成为部分青年人的居住习惯,另一方面,居住的物质环境质量不断提高,根据马斯洛提出的人的需求层级关系,人的精神需求也在增长,人们更加需要交往。住区中的居民面对面的交往正在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重视。同时,人们对交往的发生场所——邻里交往空间的形式和空间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本文针对现代居住区在新的历史时期出现的居民交往问题,提出了住区邻里交往空间设计中,应充分结合人的交往需求,重视新的多元化的交往空间设计。  全文分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指出现阶段居住区邻里交往空间在设计中的不足,提出了研究方法和框架。第二部分以社会学、环境心理学和环境行为学为基础,分析了居住区居民交往的心理、行为特征和相应的空间特征。第三部分阐述了建国以来我国居住区设计的历程,得出新的历史条件下因为人的需求的变化,住区中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多样化的邻里交往空间。并以此为契机,引出第四部分——结合诸多实际案例,探讨住宅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出现的住区邻里交往空间多元化发展趋势,即住区商业街周边环境中的交往空间、屋顶花园、空中连廊、下沉院落、底层架空等设计模式。第五部分:结合深圳万科四季花城的实例研究,探讨论文研究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城市中央商务区作为城市经济活动与空间意义上的核心区域,是现代城市物流、人流、信息流交换互动的集中区,是城市经济往来、金融保险、商务贸易、文化交流高度聚集的中心,也是现
长期以来,广州地区基于房间自然降温措施为主确定建筑防热措施,要求建筑的外围护结构,尽量做到既能白天防热,又能夜间散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建筑越来越多地使用空调降温,基
在城市规划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城市规划展示的成果描绘了城市的历史原貌,记载了城市发展的过程。城市规划展示馆应该建设成为构建大众规划的重要“摇篮”、展示城市发展历程的重
城市边缘区是城镇化最为活跃的地带,“村改居”社区建设成为这一地带内最为常见的空间转换形式之一,其过程包含了土地利用、空间形态、社会管理、土地制度等多方面的转化,是一项
我国是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农村人口占多数,农业是国家重要支柱。随着社会和生产的发展,我国进入了快速城市化阶段。一方面,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许多农村发展为城镇;另一方面现代化
本文以风景园林学、心理学和行为学理论为理论基础,辅以相关的社会学的相关理论作为研究方法,以具有代表性的南京历史名校的室外环境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大学生的实际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高速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们对城市生态环境日益重视,城市滨水区已成为城市环境和城市经济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国外在城市滨水区的开发和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