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沉积锡钴合金工艺及机理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qiao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锡钴合金镀层在装饰性代铬层、枪色镀层、连接器以及滑动轴承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是一种非常具有前景的合金镀层。虽然在强酸性氟化物体系、弱酸性葡萄糖酸盐体系和碱性焦磷酸盐体系镀液中已经实现了锡钴合金电沉积,但目前尚无同时满足性能与未来绿色环保发展需求的镀液。本文从绿色环保和满足镀层性能的角度出发,对强酸性和弱酸性锡钴合金镀液进行了研究,并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金属离子的沉积行为与沉积机理。
  使用Gaussian09软件,采用B3LYP方法对甲基磺酸根与Sn2+形成的配合物进行几何结构优化和频率计算,通过Multiwfn软件得到AIM(atoms in molecules)、ELF(electron localization function)和电荷分解分析(charge decomposition analysis,CDA)的结果,从而对甲基磺酸根与Sn2+之间的相互作用及Sn–O键的成键特征进行分析,证明了甲基磺酸根与Sn2+之间存在一定的配位相互作用。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研究甲基磺酸溶液中Sn2+和Co2+在玻碳电极上的成核和生长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甲基磺酸溶液中Sn2+在玻碳电极上的沉积经历了成核与生长过程,并且按连续成核和受扩散步骤控制生长的机理进行;沉积电位、Sn2+浓度、温度、pH和添加剂的变化不能改变Sn2+的成核和生长机理;甲基磺酸溶液中,钴在玻碳电极上的成核和生长过程伴随着析氢副反应,高Co2+浓度时钴的成核和生长机理不受pH、温度和添加剂的影响,始终遵循瞬时成核和受电化学步骤控制生长的机理;低Co2+浓度时,其成核和生长机理随pH变化而改变:pH=2.0时遵循连续成核和受扩散步骤控制生长的机理,pH=1.5时为瞬时成核和受电化学步骤控制生长的机理,而pH=1.0时改变为连续成核和受电化学步骤控制生长的机理。
  开发了以EPE2900为添加剂的强酸性甲基磺酸体系锡钴合金镀液,pH=2.0时可以获得均匀致密的锡钴合金镀层;开发了以柠檬酸钾和葡萄糖酸钠为配位剂的弱酸性锡钴合金镀液,该镀液稳定性高,Sn2+不易水解和氧化。弱酸性镀液中可以获得光亮的锡钴合金镀层,同时,该镀液还具有电流密度范围宽、镀层组成稳定的优势。优化得到的最佳镀液组成和工艺为:0.1mol/L Sn(CH3SO3)2,0.2mol/L柠檬酸钾,0.4mol/L Co(CH3SO3)2,0.4mol/L葡萄糖酸钠,0.5mol/L H3BO3,2g/L糖精钠,pH=5.0,室温,无搅拌,电流密度为1A/dm2。
  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弱酸性镀液中金属离子在玻碳电极和铂电极上的循环伏安行为,结果表明Sn2+和Co2+在铂电极上沉积的过电位较小,而在玻碳电极上沉积需要更大的过电位;铂电极上负扫时沉积的锡层在阳极扫描时完全溶出,但玻碳电极上沉积的锡层不能完全溶出,两种电极上沉积的钴层的溶出行为没有明显的差异。合金镀层在正向扫描时几乎不溶出,化学稳定性好;黄铜基体上的稳态极化曲线的分解结果表明,合金镀液中Sn2+的沉积受扩散步骤控制,Co2+对Sn2+向阴极表面的扩散有一定阻碍作用,而析氢引起的对流作用促进了Sn2+的物质传递;合金镀液中Sn2+和析氢对Co2+的沉积没有明显的影响;j>1A/dm2时合金镀层组成稳定,这主要是因为析氢引起的对流作用促进了锡的沉积;最佳的沉积电位为?1.0V。
  在含有柠檬酸钾和葡萄糖酸钠两种配位剂的溶液中,Sn2+在玻碳电极上的初期成核和生长机理主要受柠檬酸钾影响,葡萄糖酸钠的作用不明显;随着沉积电位变负,Sn2+的成核机理逐渐由连续成核向瞬时成核机理转变;而Co2+在玻碳电极上遵循连续成核机理,不受沉积电位的影响;两种金属离子在玻碳电极上共沉积时,其初期行为遵循瞬时成核和受扩散步骤控制生长的机理,不受沉积电位影响。
其他文献
干式空心电抗器被广泛安装于电力系统中,起到限流、滤波及无功调节等作用。运行中绝缘老化引起匝间绝缘击穿,甚至着火燃烧,是干式空心电抗器的主要故障形式。过电压及其作用下的电老化作为引起绝缘性能退化的主要因素一直是工程领域不断探索的研究重点。关于干式空心电抗器操作过电压产生原因、所遵循的规律及过电压作用下匝间绝缘失效机理的系统研究鲜有报道。本文主要针对干式空心电抗器操作过电压及过电压下匝间绝缘劣化规律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电能传输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许多应用场合下,传统的接触式电能传输技术已经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物联网、嵌入式传感等装备保障领域,如何为数量众多的分布式传感器节点持续供电仍是一大难题。近年来,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WPT)技术发展十分迅速,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然而,要实现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在WPT系统的分析、设计与优化等方面还存在大量
学位
精密测量一直是科学研究前沿,磁场测量作为精密测量的分支,在生物医学、磁异常检测、惯性导航、太空探索、基础物理研究等诸多领域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相比于其它类型的磁力仪,原子磁力仪在许多方面优势明显,其能够实现极高的灵敏度,同时又不需要严苛的工作条件,这使得原子磁力仪的应用前景更为广泛。鉴于原子磁力仪在诸多领域的重大应用价值,以及国内与国外存在的明显差距,开展原子磁力仪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原子磁
学位
光刻技术是集成电路制造中的关键技术,也是所有微纳器件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道工艺。光刻机是芯片光刻过程中的核心设备,其中工件台又是光刻机的重要运动部件,工件台要实现长行程、高加速度、高定位精度的平面运动。磁悬浮永磁同步平面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Planar Motor,PMSPM)不仅具有良好的运动性能,同时其磁浮的支撑方式相比气浮支撑能够直接工作在真空的
锂/钠离子电池是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的关键部分,而且它们能为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和风能)的能量存储提供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为了设计和开发用于锂/钠离子电池的新阳极材料,实验人员进行着大量的合成-结构-性质方面的实验。但这种方法耗时劳力,并且效率不高。第一性原理计算可以精确预测材料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从而可以加快阳极材料设计的效率。本论文通过第一性原理研究了基于二维材料蓝磷烯构建的异质结作为锂/钠离子电
学位
超级电容器和镍-金属氢化物电池(简称镍氢电池)是两种重要的电化学储能器件,在社会生活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超级电容器具有功率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等优点,但是能量密度偏低,生产成本较高。镍氢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可大电流充放电、耐过充电和过放电、安全环保等优点。但是,镍氢电池能量密度多年来并没有实质性的提升。另外,目前商用超级电容器和镍氢电池柔性较差,很难应用于柔性领域。因此,研发低成本、高性能、柔性
学位
硫化锂具有比容量高、锂含量高和可与非金属负极匹配等优点,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锂电池正极材料之一。但硫化锂存在导电性低和中间产物易溶解等问题,降低了正极的比容量和循环性能,限制了硫化锂正极的实际应用。本论文通过对硫化锂正极的结构设计、可控制备和储锂机制研究,获得了高性能硫化锂-石墨烯自支撑正极,为硫化锂正极选材和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依据固液扩散理论并结合石墨烯对多硫化锂吸附能变化规律,设计了
学位
碳及其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理论储氢量,在能源领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碳材料与氢的结合能力较差,以致现有碳基复合材料的储氢性能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因而开发高储氢性能的碳基复合材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通过对碳基复合材料的理论设计、制备和改性一体化研究,获得了具有较高电化学储氢性能的Co9S8/碳基复合材料,为碳基储氢材料选材和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  根据金属对氢吸附能变化规律和氢溢流理论设计
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两大难题。有效利用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废热及提高传统发电厂的发电效率是解决这两大难题的有效途径。新型微间隙热离子能量转换器(TEC)可以直接利用低质废热实现热电转换,而且可以与常规火电站耦合,提高发电厂的整体效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实际服役过程中,热离子能量转换器的发射极处于燃烧气氛中,不可避免地产生氧化,进而分层、剥落,影响系统的稳定性能。如果采用Si C高温抗
学位
现如今移动电子产品的功能日趋复杂,功耗也极剧地增大,迫切需求能够持续稳定输出较大功率的可移动电源。在这种应用背景下,微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Micro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μDMFC)由于不需充电、输出功率与能量转化效率高、不受环境影响以及燃料易于获取与储存等优势,被认为是时下最具有竞争力与发展前景的新能源之一。μDMFC不能以单体的形式直接使用,在实际应用时必须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