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盐在好氧污泥颗粒化过程中的强化作用及其分布特征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b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氧颗粒污泥具有沉降性好、生物量较高且耐冲击负荷能力更强的优点,但较长的培养周期限制了它的发展。为了缩短颗粒污泥的形成时间,投加铝盐进行强化造粒。为考察铝盐在颗粒污泥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本文探讨了不同铝盐混凝剂的投加对颗粒污泥形态及基本特性的影响;解析铝元素在污泥成长过程中的含量变化和空间分布规律;分析造粒过程中EPS的含量及分布变化;并研究不同SBR反应器中颗粒污泥对污染物的处理效果。主要结果如下:(1)在SBR运行的第10-16 d,通过投加PAC和硫酸铝的方式培养好氧颗粒。投加PAC(R2)和硫酸铝(R3)均加速了污泥颗粒化的进程,与对照相比,投加铝盐的污泥颗粒化时间提前了10 d,且污泥的粒径增长较快。在反应器运行的32 d时,R1、R2和R3中颗粒污泥的MLSS分别为3.9 g/L、5.0 g/L、5.2 g/L;SVI分别为74 m L/g、78 m L/g、58 m L/g,投加硫酸铝污泥的物理性能优于PAC。(2)EPS分析结果表明:在颗粒污泥的成长期(8-25 d),和对照组相比较(R1),投加PAC(R2)和投加硫酸铝(R3)使得LB-EPS和TB-EPS含量均增加,且LB-EPS含量的增幅较大,进而加快了颗粒污泥的形成。而各类EPS中蛋白物质的含量均为先增加后降低再缓慢增加的过程。三维荧光图谱表明,在反应器的运行过程中,21 d污泥EPS中峰B、D和E的荧光强度大于50 d,投加铝盐对成熟的颗粒污泥EPS化学结构影响小,红外图谱表明,R1、R2和R3中污泥EPS的官能团均为蛋白质二级结构AmideⅢ和多糖类。(3)在16-29 d的阶段内,投加PAC的污泥中铝元素含量由30.46%降至0.43%。而投加硫酸铝的污泥中铝元素含量由45.69%降至13.29%。反应器运行至第42 d时,投加硫酸铝的污泥中铝元素含量为1.09%,明显高于经PAC强化的污泥(0.02%)。(4)投加不同类铝盐强化造粒的作用可能并不相同,PAC的投加通过絮凝作用粘结微生物,并强化EPS的分泌,EPS与细菌间的桥连作用聚集了微生物。硫酸铝的投加使生物聚集体内部形成了一个富含铝元素的核心,并促使EPS总量的增多,从而加快好氧污泥的颗粒化进程。(5)在颗粒污泥的成长阶段,对照组(R1)、投加PAC(R2)和投加硫酸铝(R3)污泥的细菌总数均呈现增加趋势,铝盐的投加对污泥中的细菌总数无明显影响。在30-41 d时,好氧颗粒中的细菌总数基本不变,R1、R2和R3好氧污泥的细菌总数分别为:6.7×109 cfu/g,1.03×1010 cfu/g和7×109 cfu/g。通过FISH技术分析18 d时好氧污泥中的微生物分布,发现R2污泥中微生物均匀分布,R3中微生物分布不均,且中心微生物较少。投加铝盐的好氧污泥均为类似圆形的外形,R1中好氧污泥的形态无规则。(6)投加PAC(R2)和硫酸铝(R3)的颗粒污泥COD平均去除率均为98%,而未投加混凝剂(R1)的污泥去除率为93%;R1、R2和R3中好氧颗粒污泥对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75%、81%和75%。
其他文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青岛从1891年的小渔村建置至今,历经德日侵占,北洋政府与国民政府的统治,风雨沧桑百余年,成为近代城市中的山海园林之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得天独厚的山海格局,是园林城市的杰出代表。20世纪30年代全国很多城市迎来了一个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的高潮,青岛更是迎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传统与新潮、中式与西式的理念发生强烈的碰撞与完美的融合,也因此在青岛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许多园林瑰宝。首先,通过梳理近代城市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膳食模式与高血压发病的相关机制。方法 2014年5月,选取北京市房山区张坊村村民8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受试者测量血压,人体指标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臀
2014年7月和2015年1月分别系统监测淮南市6个功能区夏、冬季大气颗粒物(TSP、PM10、PM2.5)质量浓度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采矿区和工业区污染较严重;采矿区主要受采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