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黄土/沙漠过渡带定边地区苟池剖面的高分辨率的花粉分析,结合现代花粉代表性研究结果,基于7个AMS 14C和2个常规14C年代数据重建了2400 cal.B.P.以来定边的植被与气候变化,并与区域气候变化进行了对比讨论。现代花粉研究结果显示:1)表土花粉组合能较好地反映植物群落特征;2)松属、云杉属和蒿属花粉具有超代表性;藜科花粉主要存在于荒漠草原群落中;尽管禾本科具低代表性,但在禁牧的禾草草原禾本科花粉含量可超过10%。剖面中共鉴定出41科57属植物花粉,根据阔叶树、草本植物含量、主要花粉种属百分含量并参考孢粉浓度和CONISS聚类分析结果,将苟池剖面孢粉记录从下向上分为3个大带和7个亚带。据高分辨率的花粉记录重建了定边地区2400 cal.B.P.以来的植被与气候演变序列。2400~1740 cal.B.P.,地带性植被可能为以栎和榆为主的森林草原,气候较温暖湿润。1740~1610 cal.B.P.,森林退化,草原发育,气候变干。1610~1240 cal.B.P.,研究区远山可能发育针叶林,地带性植被为疏林草原,气候较温和湿润。1240~1010 cal.B.P.,森林退缩,草原发育,气候较干旱。1010~690 cal.a B.P.,草原进一步发育,气候干旱。690~500 cal.B.P.,阔叶树花粉有增高而蒿属降低,气候略温湿。500~190 cal.B.P.,花粉浓度降至全剖面最低,草原发育,气候干旱,生态恶化。190~0 cal.B.P.,植被可能是疏林草原,气候变湿。定边地区花粉记录了3个暖期,较温暖湿润的时期(2400~1740 cal.B.P.)与秦汉暖期有较好的对应性;较温和湿润的时期(1610~1240 cal.B.P.)与隋唐暖期有较好的可比性;干旱的时期(1010~690 cal.B.P.)可与中世纪暖期对比。另外,气候干旱、生态恶化的时期(500~190 cal.B.P.)可与小冰期对比,但并未明显表现出明显的冷暖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