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精神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是一个民族共同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综合体现,是被高度综合和概括了的一个民族的共同的精神品格和风貌。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化精神和文化传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为主要内容的中华民族精神应运而生。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是大学生能够坚定地为祖国、为人民贡献智慧和力量的重要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是支撑其走向文明、走向进步、走向现代化的思想、观念、伦理、品格、气质、心理等精神因素的保障。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让大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把民族精神与现代意识有机结合,从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中汲取养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忧患意识,努力做到自尊、自重、自立、自修,成为高素质人才。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现状和时代价值,并深入研究当今社会开展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意义,并针对高校如何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提出有益建议。民族精神教育作为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在大学生的素质结构中居于首要位置。民族精神教育可以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而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强化爱国主义信念,培养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笔者查阅大量资料,认真分析研究,并根据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开展情况,深入探索研究,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实践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