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法庭律师话语打断现象性别差异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3494084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会话中的打断现象一直受到语言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诸多领域学者的关注,其作为法律语言学研究的重点之一,较多且集中的存在于实际庭审话语中。本研究基于对法律题材美剧《傲骨贤妻》中有关庭审交叉询问抗辩过程中双方律师对彼此打断这一现象的收集、统计和分析,以期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庭审抗辩过程中各方律师(打断者)的性别差异能造成打断现象的差异吗?(2)庭审抗辩过程中打断的分类和打断者性别之间有联系吗?(3)庭审抗辩过程中打断的目的和目的关系与打断者性别有联系吗?首先,本研究回顾了从1975年至今,国内外学者对于打断这一现象的研究,分别从不同学者不同角度、不同研究方法及不同目的分析方法介绍了有关打断现象的不同研究成果。其次,以语用学中的目的原则、目的分析原则和会话分析对美国庭审抗辩过程中的法庭话语进行细致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庭审抗辩过程中打断者的性别差异对打断现象并不能造成差异;(2)庭审抗辩过程中打断者性别差异与打断的属性并无关联;(3)抗辩过程中打断者的性别差异与打断的目的并无关联。本研究对话语分析和司法实践具有双重意义。从语用的角度看,本研究进一步扩充话语分析及目的原则、目的分析理论在实际法庭中的运用;从实际庭审的角度看,分析并证明并不存在由打断者性别差异而引起的话语打断差异的现象,且在实际庭审中,打断的功能与打断者性别关联不大而主要取决于各方目的,说明各方律师应根据当事人的目的和利益为出发点,进行话语打断,实现各自目的。实施打断。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庭审语料来源于法律题材美剧台词,并不是语言自然发生的实际法庭,这一点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数据的可信度。
其他文献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等常见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上升,慢性心力衰竭的患病率正逐渐升高。据统计,我国成年人慢性心力衰竭的患病率为0.9%,其中男
摘要:为响应教育部培养应用技术型学生号召[1],提高汽车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本文探讨构建对接汽车产业链,形成特色专业链;依据汽车行业实际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引进汽车企业真实技术,构建知识和技术技能体系;制定专业技术标准,实施技能认证;合理安排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增强就业能力的人才培养建设方案。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汽车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
否定前缀是日语表达不可或缺的部分。众所周知,前缀是放在词前构成新的单词的词。其中,否定前缀尤为活跃,在现代日语中,“不”、“无”、“非”、“未”、“否”等否定前缀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