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会话中的打断现象一直受到语言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诸多领域学者的关注,其作为法律语言学研究的重点之一,较多且集中的存在于实际庭审话语中。本研究基于对法律题材美剧《傲骨贤妻》中有关庭审交叉询问抗辩过程中双方律师对彼此打断这一现象的收集、统计和分析,以期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庭审抗辩过程中各方律师(打断者)的性别差异能造成打断现象的差异吗?(2)庭审抗辩过程中打断的分类和打断者性别之间有联系吗?(3)庭审抗辩过程中打断的目的和目的关系与打断者性别有联系吗?首先,本研究回顾了从1975年至今,国内外学者对于打断这一现象的研究,分别从不同学者不同角度、不同研究方法及不同目的分析方法介绍了有关打断现象的不同研究成果。其次,以语用学中的目的原则、目的分析原则和会话分析对美国庭审抗辩过程中的法庭话语进行细致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庭审抗辩过程中打断者的性别差异对打断现象并不能造成差异;(2)庭审抗辩过程中打断者性别差异与打断的属性并无关联;(3)抗辩过程中打断者的性别差异与打断的目的并无关联。本研究对话语分析和司法实践具有双重意义。从语用的角度看,本研究进一步扩充话语分析及目的原则、目的分析理论在实际法庭中的运用;从实际庭审的角度看,分析并证明并不存在由打断者性别差异而引起的话语打断差异的现象,且在实际庭审中,打断的功能与打断者性别关联不大而主要取决于各方目的,说明各方律师应根据当事人的目的和利益为出发点,进行话语打断,实现各自目的。实施打断。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庭审语料来源于法律题材美剧台词,并不是语言自然发生的实际法庭,这一点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数据的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