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利费用,是各国专利局根据各自的法律规定,依照规定的程序批准,向申请人或专利权人等提供审查、保护等专利相关社会服务的过程中收取的费用,是专利权人为保护自己的技术成果免受侵害必须遵守的条件之一,对专利费用的有效控制能否有助于政府调整专利申请和维持结构,改善专利整体质量,是近年来知识产权届的热议话题之一。本文通过比较专利费用变动前后专利质量的变动情况,揭示两者之间存在的制约关系。依据美国1982年专利法修正案和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提供的专利申请费用变动时间表,选取了1982年、2000年、2013年以及1999年四个费用上调和下调的政策实施时间点来进行对比分析,依据专家咨询结果选择被引频次、引用非专利文献、专利寿命、技术领域以及是否申请PCT作为评定专利质量的关键指标,采用对比分析、非参数检验等方法对专利数据进行统计,观察专利申请数量、维持情况、不同时限以及不同企业规模条件下专利质量受专利费用变动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专利申请费用提高,专利质量指数提高了13.9%,申请费用对专利质量改善的效果显著;专利维持费用调高,因缴费到期而放弃专利权的专利其质量指数提高了4.2%,表明专利维持费能淘汰更多质量相对较高的低质量专利,经过相关对比以及非参数检验验证后,总体而言,专利申请费用对专利质量的改善效果优于专利维持费用。在对不同时限范围内专利费用变动政策的效果测评上,政策实施后两年的效果普遍高于实施后一年,从侧面反映出了专利政策实施的滞后性;在对不同企业规模受专利费用影响的统计中发现,专利申请费用上调,大企业专利质量指数提高14.97%,高于小企业10.57个百分点之多;专利维持费用上调,大企业失效专利数量的增长率也高于小企业23.6个百分点,表明与小微企业相比,大企业受专利费用变化的影响更大,专利权人的专利申请和维持行为受到了更大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