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坝场构造是川东北通南巴构造带的一个构造,是近年来天然气勘探开发取得重要突破的区域,在已完钻的河坝1、河坝2、河坝102、河坝101等井,在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和嘉陵江组钻遇良好储层和获得高产工业性气流,揭示了河坝场构造下三叠统天然气勘探开发具有良好的前景。因此,开展区内下三叠统储层精细研究,准确把握下三叠统储层发育展布规律,科学地预测评价下三叠统储层,对于该地区下三叠统的进一步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消化现有资料,地质、测井、地震充分结合,开展区内下三叠统储层精细研究,包括: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和嘉陵江组沉积格局分析;地层特征、层序地层研究;滩体地震响应特征、滩体刻化研究;储层的基本特征及储层的控制因素研究;储层的预测与评价。通过研究认识到:(1)研究区早三叠世飞仙关组时期继承了长兴组时期的沉积格局,以填平补齐为主要沉积特征。飞三晚期以后,这种古地理格局基本夷平补齐。之后研究区演化为台地。(2)研究区飞仙关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且两个三级层序都分别发育低水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嘉陵江组也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但都只发育了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3)研究区下三叠统的主要储集层是嘉二段的砂屑滩和飞三段的鲕粒滩,利用地震资料进行滩体的识别,得出滩体的地震响应特征:滩体在地震剖面上地震反射波有分叉、合并与叠置现象,滩体的底部为连续的强波峰,顶部为弱振幅弱连续、不规则的波峰,在外形上滩体处地震波往往具有下凹的特征。(4)通过岩芯及镜下薄片的观察,研究区储层的主要储集岩是鲕粒灰岩和砂屑云岩,主要的储集空间是粒内溶孔、铸模孔,其次是粒间孔。(5)研究区主要的成岩作用有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白云石化作用,重结晶作用,破裂作用等,其中溶蚀作用和白云石化作用对研究区储层孔隙的形成起主导作用。(6)储层的形成主要受沉积古地理环境、成岩作用及构造作用的控制。(7)河坝102井区、河坝2-河坝1井区、河坝101井??及河坝101井区以北的部分区域,工区的东南角,是研究区滩体发育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