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成人骨性Ⅰ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上下前牙唇倾度形态学特征,探讨矢状向和垂直向对于前牙唇倾度的影响,从而了解骨性Ⅰ类错(牙合)畸形的牙齿、颌骨的代偿机制,进而为分析错(牙合)畸形的病因提供理论依据,为正畸医生在制定矫治方案的过程中提供更多参考,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期取得平衡、稳定、美观的矫治目标。 方法: 选取2010年6月份至2016年6月份前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患者,按照纳入标准筛选骨性Ⅰ类患者120例,其中高、均,低角患者各40例。利用骨性Ⅰ类患者治疗前头颅侧位片测量相关指标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结果: Pe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NB角与下前牙唇倾度具有相关性(P<0.05),随着ANB角增大,下颌L1-MP(°)、L1-NB(°)、L1-NB(mm)增大。LSD-t检验两两比较显示低角组的上颌U1-NA(mm)高于均角组、高角组,均角组的上颌U1-NA(mm)高于高角组,低角组的上颌U1-SN(°)、U1-NA(°)高于高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NB角与上颌前牙唇倾度无相关性(P>0.05)。男女之间前牙唇倾度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1、垂直向对成人骨性Ⅰ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前牙唇倾度的影响主要在上颌。随着下颌平面角度的增大,上前牙唇倾度减小,上前牙变得更加直立,两者之间呈弱负相关。而下前牙与下颌平面角无相关性。 2、下前牙唇倾度随着ANB角的增大而增大,呈弱正相关。而上前牙与矢状向无明显的相关性。 3、成人骨性Ⅰ类错(牙合)畸形男女前牙唇倾度无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