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世界,以人权为核心价值的所谓“普世价值”喧嚣尘上。那么,是什么神奇的力量让这些喧嚣与叫嚷而不断的浮现,答案恐怕就是“天赋人权”的观念。但是,在马克思看来,启蒙思想家们所宣扬的“天赋人权”并不就是“天赋的”,而是历史地产生的。由此,启蒙思想家们所宣扬的“天赋人权”观念就具有了唯灵论的特征。首先,唯灵论把现实世界抽象化,并认为抽象的精神原则统治着世界。其次,唯灵论把精神原则作为主体而能动化,精神主体在世界上进行着统治。最后,唯灵论把精神原则等同于虚幻的社会普遍利益,用虚幻的社会的普遍利益去掩盖个体的私人利益。唯灵论首先是一种主张灵魂或抽象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或主宰的宗教世界观。基督教通过对上帝的崇拜使得上帝的神圣精神对悔改赦罪的人进行控制,从而具有了唯灵论特征。马克思借助于批判宗教唯灵论,批判了资本主义的政治与经济,认为,资本主义政治与经济也像宗教唯灵论那样遵循抽象的精神原则。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判》、《论犹太人问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及其手稿等著作中指出,由于启蒙运动所追求的政治解放的目标就是建立一种把私有财产原则确认为基础的以自由、平等与博爱为普遍价值取向的理性国家与理性社会,因此,一方面,它在国家层面上造成政治国家的唯灵论,即国家的政治理念越来越抽象化和普遍化并日益统治着人们的思想;另一方面,它又造成经济的唯灵论,即人们对金钱的极度膜拜。因此,马克思在政治哲学的视野中,国家唯灵论与经济唯灵论构成了自由主义在实践中的两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他对自由主义的批判正是着眼于这两个方面的批判,而这又是以对宗教唯灵论的批判为前提。马克思对这三种唯灵论的批判的意图在于提醒人们要搞清楚资本主义制度所包含的矛盾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形态和观念形态之间的差别,不被抽象观念所支配而去做那种希望实现观念的表现本身的徒劳无益的事情,从而唤醒工人阶级起来反对并废除以私有财产制度为基础的雇佣劳动制度的彻底革命的意识,即共产主义意识。本文从马克思对宗教唯灵论的批判、对政治唯灵论的批判以及对经济唯灵论的批判三个角度出发来阐述马克思唯灵论的批判思想,最后总结出马克思唯灵论批判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