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风力发电作为发展最快的新能源发电技术,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实现大规模开发应用。风电场大多地处偏远地区,这些地区的电网由于输电距离长,当地负荷较小,网架结构相对薄弱等原因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力发电作为发展最快的新能源发电技术,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实现大规模开发应用。风电场大多地处偏远地区,这些地区的电网由于输电距离长,当地负荷较小,网架结构相对薄弱等原因而形成弱交流系统。近几年来,国内直驱风机市场占比稳步增长,然而已有研究和实际工程均表明直驱风机经弱交流系统并网存在次同步振荡问题。目前针对此问题的深入分析较少,亟需进一步开展研究。本文阐述了直驱风电场次同步振荡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包括直驱风电场次同步振荡的产生机理、主要研究方法以及抑制方法。基于风机聚合等值模型在PSCAD平台上建立直驱风电并网系统的电磁暂态模型,仿真模拟了直驱风电场经弱交流系统并网的次同步振荡。与此同时,建立了 dq同步旋转坐标系下包含锁相环动态的直驱永磁风力发电系统的小信号模型,通过对比Matlab中小信号模型和PSCAD中电磁暂态模型的仿真结果验证了小信号模型的准确性。利用特征值分析法和时域仿真法,研究了交流电网强弱、风机出力、网侧换流器控制参数和锁相环控制参数等因素对次同步振荡的影响,并提出了改进措施。为解决直驱永磁风机经弱交流系统并网的次同步振荡问题,基于特征值分析法得到的计算结果设计了一种直驱风机次同步振荡的宽频带附加阻尼控制方法,该附加阻尼控制以直流电压作为反馈输入信号引入到网侧变流器的控制环节中,从而增强直驱风机并网系统的次同步模式阻尼。另外,对控制参数和反馈作用位置进行了优化分析,给出了提升抑制效果的最优参数建议。在PSCAD平台中搭建仿真模型,验证了上述研究结论的正确性和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HVDC)与传统高压直流输电(HVDC)相比,可实现四象限独立功率控制,无换相失败等优点;与两、三电平柔性直流输电(VSC-HVDC)相比,采用子模块级联方式,避
中华巴洛克建筑是哈尔滨众多建筑风格中最具地域特色的建筑形式,它的出现不仅是中外文化交流碰撞的结果,也是中国人民对本土建筑发展的积极探索和勇敢尝试。然而近年来随着哈
[目的]研究动员骨髓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后,再脱离糖尿病高糖微环境培养,观察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变化及血管原性情况,为应用EPCs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
电子助力转向系统(EPS)是依靠电机提供辅助扭矩的动力转向系统,其在操控性、安全性及节能等方面具有卓越的优势,已获得业内的普遍认可,将引领今后汽车动力转向技术的发展方向
目的:观察在家兔生理环境下,不同配比的依诺肝素钠骨水泥在新西兰大耳白兔髋关节置换模型中血液释放依诺肝素钠的浓度及其时间变化规律。方法:1.实验分组:选取体重2.5±0.5kg
品牌联盟(也称作品牌联合)作为一种提升品牌价值的有效的策略已经在实业界得到广泛应用与关注,学者也纷纷投入品牌联盟的研究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技术的不断变革,
目前,风电机组装机总量逐年递增,风电场类型众多,建设规模庞大。但是,风电机组的运行环境十分恶劣,随着运行时间的增长,风电机组故障频发,停机维修时间增多,机组损坏率持续攀
居住建筑供热效果的好坏决定于居住建筑用户的室温,室温作为反馈参数修正供热控制曲线是实现精细化调控的关键。本文依据影响住户室温和耗热量大小的建筑热平衡理论,并在已有
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具有集中控制和网络可编程的优点。采用SDN技术改造电力通信网,对于建设智能电网具有重要意义。SDN控制器的位置和数量对网络性能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本文研究电力通信网SDN控制器部署问题。电力通信节点通常与电网站点高度重合。针对各个通信节点在网络中的重要程度存在差异性的情况,引入了节点重要度概念,计算了电力通信节点的重要程度,定
柔性直流技术以其高可控性、易于组网、可向无源网络供电等优点,在可再生/分布式能源并网、跨区域输电和未来城市供电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前景。近年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压源型换流器(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的成本不断降低和可用性的不断增强,基于电压源型换流器的多端柔性直流(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Multiterminal Dir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