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4%。由于胶质瘤呈浸润性生长,因而手术过程中很难确切判定肿瘤边界。这样一方面使病人残、死的几率因手术区域无谓的扩大而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即使肿瘤组织在显微镜下全部切除,仍约残余104~105个的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的肿瘤细胞,成为胶质瘤复发的基础。现有的抗肿瘤药物因血脑屏障、对正常脑组织不可逆的毒副作用等亦收效甚微。统计表明恶性胶质母细胞瘤综合治疗后的平均生存期不足12个月,2年生存率仅为10%,因此,胶质瘤的治疗目前仍是世界公认的难题。造成胶质瘤难于防治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病因不明确。研究表明,基因的异常表达是胶质瘤的发生发展的本质原因,而且是一个涉及多种基因、多阶段的复杂过程,包括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PTEN、TFPI-2、RASSF1A和BLΜ等基因的缺失或突变已被证实在胶质瘤中起重要作用,表达p53、Rb等抑癌基因能有效诱导脑癌细胞凋亡或者抑制其增殖。因而,揭示胶质瘤的分子遗传机制对于阐明胶质瘤的发病原因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也是胶质瘤病因研究领域的热点。DLC-1(Deleted in Liver Cancer 1),基因位于8号染色体短臂上,编码蛋白为RhoGAPs。DLC-1表达下调,会使Rho因子持续激活,进而引起细胞恶性增殖,长成肿瘤。近期研究显示DLC-1能有效抑制肝癌、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胃癌和血液恶性肿瘤等肿瘤生长。此外,DLC-1基因还具有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的作用。由此可见,DLC-1是一个新的重要的抑癌基因。但是,DLC-1基因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如何,是否也是胶质瘤的一种抑癌基因,目前尚未见报道。本课题着重研究DLC-1基因不同转录本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旨在为进一步揭示DLC-1基因在胶质瘤发病中的遗传学机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目的研究DLC-1基因两个转录本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研究方法以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07年6月1日到2008年2月1日收治的49例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10例颅脑损伤患者行内减压手术时的脑组织标本为对照组,根据DLC-1基因第二转录本及第一转录本mRNA序列设计上下游引物,抽提组织中的总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胶质瘤组织和对照组脑组织中DLC-1基因第二转录的mRNA表达水平;RT-PCR扩增,检测第一转录本在胶质瘤组织和对照组脑组织的表达情况。研究结果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胶质瘤中的DLC-1基因第二转录mRNA高表达,而在对照组脑组织中DLC-1基因第二转录mRNA低表达;其中,46份(93%)胶质瘤组织中DLC-1基因第二转录本mRNA表达量高于对照组脑组织(P<0.05)。2.将胶质瘤样本进行WHO病理分级,I级胶质瘤组织中DLC-1基因第二转录本mRNA水平显著高于II、III和IV级样本中水平(P<0.05)。3. 7例对照组脑组织中均有表达DLC-1基因第一转录本,而在15例胶质瘤组织中有13例DLC-1基因第一转录本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脑组织中DLC-1基因第一转录本mRNA转录水平是胶质瘤组织的2-3倍。结论1. DLC-1基因第一转录本mRNA在对照组脑组织均有表达,在大部分胶质瘤组织表达缺失或下调,提示DLC-1基因第一转录本在胶质瘤中起抑癌的作用。2.胶质瘤组织DLC-1基因第二转录本mRNA表达水平比对照组脑组织升高,提示DLC-1基因第二转录本在胶质瘤中起促癌的作用。3. DLC-1基因第二转录本mRNA在I级胶质瘤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II,III和IV级样本中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