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guofengd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湖南时,提出“一带一部”思想,将湖南置于更高层次、更为广阔的发展格局之中。2014年12月,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正式获批。株洲创新发展试验区位于“一带一部”枢纽位置,是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本文以此作为切入点,在全面评价株洲创新发展试验区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对其建设举措进行探究,有利于丰富相关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填补试验区在研究地域、对象、方法上的偏颇,为试验区今后发展提供借鉴。首先,本文全面梳理了创新理论、增长极理论、系统理论等相关理论,并在综述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概括和总结了相关理论和相关文献的借鉴意义和不足。其次,本文从经济、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全面分析了株洲创新发展试验区的现状,指出其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研发投入强度不够、企业创新能力有限、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和对外联系偏少等五方面限制性因素。再次,本文从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创新支撑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四个方面构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株洲创新发展试验区统计数据为依据,综合运用熵值法和集对分析法,对比分析了株洲与湘潭、长沙、合肥、蚌埠、芜湖六个创新型试验区的创新能力。研究表明:总体来看,株洲创新发展试验区整体创新能力较弱,且内部协调度较低,与长沙、合肥等创新型试验区差距较大;二级分项来看,株洲创新发展试验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好,创新环境支撑能力一般,创新产出能力次之,创新投入能力最差;三级分项来看,差距明显的项目有人力资源投入、经费投入、设施投入、技术扩散能力、科教环境、资源利用能力,发展较好的方面有知识创造能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能力、经济环境和环境保护。最后,本文以前文研究结论为基础,结合株洲创新发展试验区实际情况,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环境支撑和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分别提出针对性建设举措。
其他文献
以往的研究表明,暴雨、龙卷风、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与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ConvectiveSystem,简称MCS)的演变发展有直接关系。而我国青藏高原上形成的MCS,它的移动传播与
自上一世纪八十年代起,旅游小企业研究在海外兴起,如今已经初步形成一定的研究体系.但是在中国,旅游小企业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为此,论文以阳朔西街为案例,对中国旅游小企业
数字正射影像是国家空间基础数据的关键组成部分,它同时具有地图的几何精度和影像视觉特征,具有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算法以及客观条件的限制,影像中存在大量阴影,它直接影响到地
本文以广东·乳源瑶族文化为例,从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的视角,以文化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为基础,吸收并应用了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等相关学科的最新理论与方法,用系统的理论和生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中,正确处理好产业和城市间关系至关重要。产城融合就是以城市发展为产业集聚和升级创造要素和市场环境,以产业发展为城市更新和配套完善提供经济支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可视化、三维显示技术、空间数据处理以及面向对象的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等都是研究三维可视化漫游系统的前提和关键。文章阐述了可视化的原理及关键技
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并行发展的趋势下,产业群落现象已成为当代区域经济发展引人注目的亮点。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跨国公司海外投资越来越多,在产业群落中的参与也越来越普遍,目前已成为地区产业群落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主导力量。近年来,国内有不少学者对产业群落现象作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但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由中小企业组成的产业群落;尽管当今跨国公司在产业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