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湖南时,提出“一带一部”思想,将湖南置于更高层次、更为广阔的发展格局之中。2014年12月,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正式获批。株洲创新发展试验区位于“一带一部”枢纽位置,是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本文以此作为切入点,在全面评价株洲创新发展试验区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对其建设举措进行探究,有利于丰富相关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填补试验区在研究地域、对象、方法上的偏颇,为试验区今后发展提供借鉴。首先,本文全面梳理了创新理论、增长极理论、系统理论等相关理论,并在综述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概括和总结了相关理论和相关文献的借鉴意义和不足。其次,本文从经济、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全面分析了株洲创新发展试验区的现状,指出其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研发投入强度不够、企业创新能力有限、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和对外联系偏少等五方面限制性因素。再次,本文从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创新支撑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四个方面构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株洲创新发展试验区统计数据为依据,综合运用熵值法和集对分析法,对比分析了株洲与湘潭、长沙、合肥、蚌埠、芜湖六个创新型试验区的创新能力。研究表明:总体来看,株洲创新发展试验区整体创新能力较弱,且内部协调度较低,与长沙、合肥等创新型试验区差距较大;二级分项来看,株洲创新发展试验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好,创新环境支撑能力一般,创新产出能力次之,创新投入能力最差;三级分项来看,差距明显的项目有人力资源投入、经费投入、设施投入、技术扩散能力、科教环境、资源利用能力,发展较好的方面有知识创造能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能力、经济环境和环境保护。最后,本文以前文研究结论为基础,结合株洲创新发展试验区实际情况,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环境支撑和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分别提出针对性建设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