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化剂和营养调控对高砷土壤中作物吸收砷的影响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ChinaK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选取人工合成水铁矿、针铁矿和水铝矿以及镁铝双金属氧化物(Mg/Al-LDO)四种化学钝化剂为材料,通过开展室内模拟培养试验和盆栽试验的方法,明确化学钝化措施对降低土壤中砷的生物有效性的效果;同时,结合低吸收作物调控和育苗期氮、磷、钾、钙、镁、铁和锰七种营养元素调控的盆栽试验,为高风险农田的安全利用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土壤中添加水铁矿和针铁矿对酸性土壤中砷的钝化效应较好,两种矿物作用效果相当,较水铝矿和Mg/Al-LDO效果好。添加铁铝矿物均降低了土壤有效砷的含量,下降幅度为1.89%-64.15%,而添加Mg/Al-LDO则使土壤有效砷含量增加;添加水铁矿和针铁矿各处理对提高土壤残留态砷含量的作用较明显。2.四种钝化剂的应用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作物对砷的吸收,其中水铁矿的添加效果最佳,水铝矿次之,针铁矿最差。与对照相比,添加水铁矿、水铝矿和Mg/Al-LDO不仅能够明显的降低小白菜地上部和地下部砷含量、富集系数,还明显降低了小白菜植株砷的富集量,其中以水铁矿添加效果最佳;添加四种钝化剂均有效抑制砷由小白菜地下部向地上部的转运,其中水铁矿调控效果最佳,降低幅度达34.03%-69.44%;水铁矿、针铁矿和Mg/Al-LDO都在1.0%添加比例下对降低小白菜植株砷的富集量、各部分砷含量、富集系数以及转移系数表现出最优效果,而水铝矿的最佳投加比例则出现在0.25%或者0.5%添加处理下。3.小白菜对砷的敏感性大于玉米,高砷含量土壤中更适宜种植玉米。生长在总砷含量为194mg·kg-1土壤的小白菜可食部位砷含量高达0.80mg·kg-1,大大超过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的限量值,而生长在此浓度土壤中生长的玉米籽粒则可放心食用;随着土壤含砷量的增加,小白菜和玉米各器官中的砷含量及植株累积砷的总量随之增长,但增长规律不尽相同;小白菜地上部砷含量远低于根系,成熟期玉米体内砷的分布规律为:根系>叶片>茎秆>籽粒。4.育苗期添加氮、磷、钾、钙、镁、铁和锰七种营养元素能够有效抑制砷由玉米地下部向地上部的转移;除锰养分外,其余六种养分的添加均能够达到降低玉米籽粒中的砷含量、降低玉米植株富集量砷的总量以及抑制砷从玉米根系向地上部特别是玉米可食部位(籽粒)中的转运的效果;氮素添加1536mg·kg-1、磷素添加355mg·kg-1、钾素添加1071mg·kg-1、钙素添加549mg·kg-1、镁素添加220mg·kg-1、铁素添加25.60mg·kg-1等处理对降低玉米吸收砷的效果较好;氮、磷、钾、钙、铁与砷在作物中存在着双重效应,这与营养元素的添加量息息相关。
其他文献
通过对PCC及ANDSF架构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实现多网络融合的组网方案。基于此方案给出了相关的业务流程及分阶段部署建议,为实现基于业务、应用等进行多网协同提供了参考。
本文对衬层为镍基合金N08825的机械结合双金属复合管提出新的焊接工艺,并对双金属复合管焊接接头进行了力学性能以及耐蚀性能的评价,以期为川渝地区高腐蚀性油气田采用双金属复
在三十年代,发韧于“五四”时期的白话散文的生长荒芜而孱弱。面 对“寒冷”的社会现实以及屡遭打击的生活经历,何其芳对人生充满了热情,充满 了渴望。他创作《画梦录》,是极具主
<正> 养儿才能防老如果你去问一问你的父母,他们当初为什么要生你和你的兄弟姐妹,再想想你们自己是怎么决定要孩子的,你会发现,一代代人在生育观上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如果奶
随着小宝宝逐渐长大,需要的能量也越来越多,单靠母乳已经很难满足成长的需要,这时,就应该及时给他/她添加辅食了。这里解答有关宝宝辅食添加的常见疑问,帮助年轻的爸爸妈妈顺
期刊
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是顺应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指导方针,在体育教育学科领域内广泛开展的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是实现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以及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为核心的产业得到快而又好的发展。目前,国外发达地区或国家普遍采取通过创意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逐渐成熟的发达
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 PPV)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原体之一。PPV感染呈世界性分布,在许多地方已经成为地方性疾病,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PPV属于细小病毒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纺织品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而在纺织品生产过程中,纬斜是影响其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纬斜的检测已经成为国内外纺织行业研究的热点。对于纬斜
本文以大光明牌泡菜为实验材料,从泡菜中筛选乳酸菌,通过富集培养和分离纯化后,得到了18株乳酸菌。观察了各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并进行了革兰氏染色,14株菌均为革兰氏阳性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