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标志制度问题研究

来源 :湖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lp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投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正式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将生态文明上升为国家意志,标志着我国环境治理领域的各项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措施基本实现了有法可依,为我国环境标志制度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环境标志制度作为一个自愿性环境保护政策,在此次宪法修改后,能更加充分地发挥其引导和促进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的重要作用。环境标志是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为驱动力,强调政府引导,注重市场化手段的运用,促使生产者自愿改进生产工艺,最终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环境标志制度的主要实施过程是由特定的机构或组织向符合环境标志标准的产品或服务颁发环境标志,以向消费者证明该产品或服务具备一定的环境友好性,来引导消费者消费该类产品或服务,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它将环境管理的要求引入了消费者的领域,拓宽了环境治理的领域以及途径,让公众真正参与到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和监督过程。作为一项运行良好的环境管理手段,环境标志制度被世界上很多国家所采用,并在逐步得到重视与长足发展。相较于德国、美国等较早实施环境标志计划的国家来说,我国的环境标志制度起步较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诸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从政府方面来说,一是环境标志作为一个公共产品所涉及到的法律条文零散地分布在各个环境保护法律中,现有的规章制度由于立法层级较低,存在法律效力不足的问题;二是环境标志的责任主体不明确,监督机制不完备。从生产者方面来说,一方面是出于对资金回报预期的担忧,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环境标志制度的激励机制不完善,最后导致生产者对申请环境标志的动力不足。从消费者方面来说,一是环境保护责任的主体意识不强;二是环境标志制度的公众参与渠道不畅通。本文阐释了环境标志的定义、分类、特点并对环境标志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初步分析,进而介绍国内外环境标志制度的发展及各自的特点,阐述了我国环境标志制度发展与意义,通过分析提出我国环境标志制度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外经验后分析政府、生产者、消费者之间的多重关联,以三者各自的角度分别提出完善我国环境标志制度的对策:在政府层面,一方面要推进环境标志制度的法制化,提高法律位阶,同时从环境标志标准着手,健全和完善指标设计,制定更加科学和严格的环境标准,另一方面建立和健全环境绩效机制和监督机制,梳理管理体系,明确权利与责任。在生产者层面,提高生产者对申请环境标志的积极性,一是要求环境监管部门严格执法,对生产者的违法行为做到一视同仁,二是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探索政府强制采购环境标志产品机制,制定对环境标志的税收优惠、绿色低息贷款等激励政策。在消费者层面,首先要加强环境标志制度的宣传和环境保护个体责任意识的培养,其次要做好环境标志产品以及获证企业的信息公开,以支持和保障公众参与。
其他文献
传感器故障是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中主要故障且能带来严重的后果。且适航规章33.28(d)对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中的故障有明确的安全性要求。故障检测技术可以确定传感器中存在的故障,有助于提高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因此,本文基于滑模观测器,以DGEN380航空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开展航空发动机传感器故障检测研究。主要工作如下:一、针对航空发动机传感器故障检测中的性能指标评价问题,结合蒙特卡罗思想提出了
在我国社会主义的企业里,泛滥着重物质奖励而缺乏精神激励的机制与氛围,本文分析了难以形成的几个方面,即忽视实质考核原则,员工缺乏内在振奋动力;“从一而终”员工没有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