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薄膜和BFO薄膜阻变存储特性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illz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对便携式移动电子设备日益增长的需求,非易失性存储器已被广泛研究。以Flash存储器为代表的传统非易失性存储器,面临着许多技术挑战和一些物理限制,如高编程电压,低耐疲劳性,低写入速度,隧穿氧化物的比例限制等问题。为了克服这些问题,许多新型非易失性存储器已经出现。其中阻变随机存取存储器(RRAM),因为其结构简单,运行速度快,保持时间长,功耗低,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本论文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采用射频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Pt衬底上沉积了氢化纳米硅(nc-Si:H)薄膜,并制备了Ag/nc-Si:H/Pt结构的器件。由XRD,拉曼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nc-Si:H薄膜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显示有纳米晶镶嵌在非晶基质中。通过测试器件的I-V曲线,讨论了nc-Si:H薄膜的阻变存储特性及机制。该结构的存储器件呈现出稳定的三阻态。高阻态(HRS)和中间态(IRS)的温度依赖性都显示出半导体行为,而低阻态(LRS)的温度依赖性表现出金属特性。I-V曲线的拟合结果表明,HRS,IRS和LRS的导电机制分别为空间电荷限制电流(SCLC),隧穿和欧姆特性。并认为表现出的IRS是由Si纳米晶和其附近的离散Ag细丝造成的,表现出LRS是因为完整的Ag细丝的存在。离散Ag纳米颗粒之间的Si纳米晶有助于IRS时的电流传输。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以BFO薄膜为介质层的Ag/BFO/Pt结构的阻变存储器件,讨论低限流下该器件的开关特性。结果表明:在低至0.5μA的小限制电流下,该Ag/BFO/Pt结构的器件具较好的I-V曲线,有较低的开关电压,有较大的开关电阻比,比值超过20,具有较好的抗疲劳性,有效开关次数达100多次以上,有较好的保持特性,经过1.8×104s以后,器件高、低阻态的电阻值无明显变化。简单分析了该Ag/BFO/Pt存储器件的阻变开关机制,主要归因于Ag导电细丝的形成与断开。采用射频磁控共溅射技术生长了掺Ag的BFO薄膜,制备了Ag/BFO/Ag-BFO/BFO/Pt结构的阻变存储器件,讨论该器件的开关特性。结果表明,该Ag/BFO/Ag-BFO/BFO/Pt结构的器件具有明显的开关效应和较好的I-V重复性,开关电压比较集中,有比值超过10的开关电阻比,具有较好的抗疲劳性,有效开关次数达110多次以上,有较好的保持特性,经过近104s后,器件高、低阻态的电阻值无明显变化。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沉积了不同氧气和氩气气氛下的BFO薄膜,制备了Ti/BFO/Pt结构的阻变存储器件,讨论该器件的开关特性和氧空位的作用。结果表明,氩气下生长的Ti/BFO/Pt结构的器件比氩气和氧气下的具有明显较好的I-V特性,较好的抗疲劳性,氩气下的有效开关次数达500次,有较好的保持特性,经过近3.6×104s后,器件高、低阻态的电阻值无明显变化。这些结果表明氧空位在器件中起到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超光谱数据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环境监测、资源勘查、地物识别等国民经济生活领域。然而,超光谱遥感数据具有波段窄、通道数量多等特点,且存在各波段信噪比不同、波段间冗余性强以及具有维数灾难等现象,这些问题给超光谱图像的分类、匹配和识别带来了困难,因而超光谱数据的降维处理成为超光谱遥感技术实际应用中不可或缺的步骤。目前常用的降维方法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对原始数据做一系列数学变换的方法达
在一个自然实验的框架下,基于1991-2016年31个新兴市场国家的数据集,运用三重差分面板回归模型和工具变量法,从资本趋利性与资本安全性的双重视角考察了存款保险制度对国际资
从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内涵出发,结合汽车制造企业的特点与经典高频指标,通过评价指标的海选、初选、理性补充三个步骤构建汽车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了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频率选择性衰落引起的符号间干扰(.ISI)是影响通信系统容量、传输速率和通信质量的主要因素。对于高速数据业务,高速信息流的符号宽度相对较窄,ISI问题更为严
历史上几乎每一次金融危机都是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爆发,每次危机爆发之后都有大量学者对金融危机的成因进行研究,形成了丰富的研究结论.本文采用质性研究方法,系统考察金融危机
整合企业失败理论与社会认知理论,构建了创业失败成本、认知偏差与再创业风险感知关系的理论模型,并通过层次回归模型与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创业
摘要: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存在低效教学、教学资源浪费等情况。本文分析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探究在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为寻找最佳的教学模式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3-0123  学生对知识的完全掌握包括吸收及其运用,对于初中数学,如何让学生在上课的这段有效的时间内,充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