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互联网传输控制协议拥塞控制的设计与实现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ong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TCP协议是传统互联网使用最多的传输控制协议。然而随着用户对网络需求的不断增长,单一路径的TCP传输协议已经暴露出不能适应网络发展的局限性。同时,接入技术的发展和接入方式的多样化也使得多路径并行传输技术成为了可能。北京交通大学依托标识网络研究设计了新型互联网面向连接的传输控制协议(COTCP),可支持多路径并行传输数据。本文分析和比较现有的多路径拥塞控制算法,并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公平性、均衡拥塞、总体设计三个方面对COTCP拥塞控制进行了研究。在公平性方面,考虑到传统拥塞控制运用到COTCP时,COTCP用户会在共享瓶颈链路处对TCP用户造成N倍路径的侵占,引起资源公平问题。本文根据公平性问题提出了基于动态路径加权的拥塞控制算法(DWCC:Dynamic path Weighted Congestion Control)。DWCC算法能根据多路径传输的差异,动态改变各个子流的权重因子。保证了一个COTCP连接在共享链路瓶颈时与TCP连接竞争资源的公平性,实现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在均衡拥塞方面,考虑到COTCP多链路在均衡拥塞时会产生网络不稳定现象,本文提出了基于链路数据评估的拥塞控制算法(LECC:Link data Evaluated Congestion Control)。该算法对于链路状态进行了精确的评估,能更好的调整拥塞控制窗口,有效地提高了网络的稳定性。最后介绍了 COTCP拥塞控制整体模块,为实现提供了理论基础。基于COTCP拥塞控制的设计,论文将拥塞控制算法在linux内核中加以实现,并且通过实验验证了COTCP拥塞控制算法的有效性,最后总结了 COTCP拥塞控制的总体内容,为后续研究提出了几个比较有意义的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掌纹识别已经成为生物特征识别领域中一种新颖且有效的技术。现有的掌纹识别以接触性掌纹识别技术为主,而接触性掌纹采集过程中存在公共环境的卫生问题,容易引起用户的排斥,
人体表面肌电信号是通过人体表面电极,在人体皮肤表面采集的多个肌肉共同运动所产生的电信号。不同的动作引发不同的肌肉群作用,产生不同的电信号。重要的人体运动信息都包含
GSM-R(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Railway)承载着传输列车控制数据信号的任务,直接关系到列车运行的安全和可靠性。而越区切换是GSM-R系统中无线资源管理的重要内
近年来,大量的材料表明室性心律失常是导致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微伏级T波交替是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指标。T波交替(T-wave alternans, TWA)是在规整的心律时,一种体现在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二维条形码的识别已经成为数字图像处理领域的热门课题。而QR码作为一种常用的二维条形码,具有可自动快速识别、存储信息量大、编码字符集广泛等特点,并
近年来电子稳像技术发展迅速,这是一种将计算机和图像处理相结合的稳像方法。目前电子稳像技术在军事和民用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电子稳像技术是指用数字视频图像处理的方法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进步,无线通信用户数量增多,占用了越来越多的频带资源。人们对信息的传输速率和传输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频谱利用率较低的现象也更加凸显,这使得频谱资源更加稀缺,因此认知无线电(CR,Cognitive Radio)应运而生。认知无线电中将用户分为授权用户(PU)和非授权用户(认知用户,SU)。认知无线电具有学习能力,可以同周围环境交换信息,SU通过频带的状态来接入或者退出授权频带,并
学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无形中推动无线通信系统的不断迭代更新。人们对于彼此间的通信,追求着越来越高的数据传输速度,并且对于通信的场景要求也是越来越多样化。使得未来
本文详细分析模糊Petri网与故障Petri网在故障诊断中的建模方法及对故障诊断的特点,发现这两类Petri网均存在不足,都不能完满的解决故障的诊断问题。其中模糊Petri网的运行规则不能体现故障传播的固有特性,且不能实现对故障的定位;而故障Petri网也存在不能确定故障发生的最大传播路径及反向推理时可能出现的冲突现象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更适合于故障诊断的Petri网:模糊故障Petri网
为了支撑移动互联网以及物联网的未来发展,面向2020年及未来的第五代移动通信(Fifth Generation,5G),将逐渐成为用于人与人之间通信以及人与物之间通信中无线网络接入的首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