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中丘陵区旱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通量观测研究

来源 :西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InsideADO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验设置在川中丘陵区紫色土农业生态站,土壤为钙质紫色土,紫色土旱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通量排放的研究对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农田生态系统是人类活动最活跃的部分,农田生态系统碳通量研究对全球碳循环研究有重要意义。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定点、监测川中丘陵区旱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季节变化与日变化规律,研究不同气候环境条件下川中丘陵区旱地生态系统的温室气体变化规律,揭示影响川中丘陵区早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通量排放的主要环境因子。 通过野外观测与采样分析,查明川中丘陵区旱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的日变化与季节变化特征,明确环境因子对各温室气体的影响作用。研究了川中丘陵区早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的通量排放及相关过程。试验分为四个处理:按常规施肥,种作物的常规处理,主要测定植株、根系和土壤呼吸作用;箱内无作物空白处理,主要测定作物根系和土壤呼吸作用;裸地,主要测定在没有作物时土壤的呼吸作用;箱内有作物的无氮处理,主要测定作物在不施氮肥的状况下作物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川中丘陵区早地生态系统的CH4、CO2和N2O的通量排放呈现出不同的季节变化与日变化进程,CH4的季节通量以吸收为主,总体上表现为汇的功能;CO2和N2O的季节通量过程以排放为主,表现为源的功能。在不同的作物生长季节,温室气体的季节排放规律出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在小麦的生长季节中,温室气体的季节排放规律与小麦植株的生长呈现明显的相关性;在玉米的生长季节,其季节排放规律和作物的生长性无必然联系。日变化趋势大致相同。通过同种作物的不同试验处理,温室气体的通量排放差异性显著,总体上通量排放表现为,常规处理>空白处理>裸地处理。 在小麦的整个生长季中,常规、无氮、空白、裸地等实验处理的CO2、N2O和CH4的通量排放具有显著差异。CO2通量排放表现为常规>空白>裸地,且作物的不同生长季CO2通量排放具有一定的差异。其中常规处理季节平均通量排放为329.67 mg·m-2·h-1,空白处理季节平均通量排放为175.65 mg·m-2·h-1,裸地处理季节平均通量排放为89.25mg·m-2·h-1,无氮处理季节平均通量排放为359.32mg·m-2·h-1。在小麦生长季中,N2O通量排放呈递增趋势,N2O通量排放表现为常规>空白>裸地,常规处理季节平均通量排放为0.02751mg·m-2·h-1,空白处理季节平均通量排放为0.0036 mg·m-2·h-1,裸地处理季节平均通量排放为-0.015mg·m-2·h-1。CH4通量排放在旱地小麦生态系统中缺乏CH4产生的厌氧环境,排放无规律。 川中丘陵区早地玉米CO2通量排放表现为排放,但是季节变化规律不明显,总体上排放差异性不大,没有形成排放峰值与谷值。在整个季节变化中,常规试验处理的平均通量排放为313.32 mg·m-2·h-1,裸地处理的平均通量排放为344.90 mg·m-2·h-1,无氮处理的平均通量排放为408.15 mg·m-2·h-1。同样出现了无氮处理通量排放的异常现象。川中丘陵区旱地玉米N2O通量排放表现为排放,季节变化规律明显。由于试验处理差异,整个玉米生长季所获得的温室气体排放无植株呼吸的贡献。旱地玉米CH4通量排放的季节变化波动大,无明显规律,西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但通量排放特点表现为吸收。 早地小麦在不同生长季日变化CO:排放通量具有一定的差异。日最高排放值在每日一3:00一5:00时出现,通量排放为拔节期242.76 mg·m,·h一’;扬花期70一25 mg·m一,·h一’。最低出现在凌晨3:00一6:00,排放通量为拔节期l一2.74 mg·m一,·h一’;扬花期379.73 mg·m一,·h一’。 观测期间,对影响川中丘陵区旱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通量排放的相关因子进行分析中发现,温度和植株生长状况与co:通量排放呈显著性相关(r,>0 .80),可以确定影响coZ通量排放的主导因子是温度和植株生长状况。N20的通量排放和温度、湿度及植株生长状况的相关不显著〔产<0 .1),表明影响N20通量排放的因素较复杂,要确定其主导影响因子在川中丘陵区早地生态系统中还需继续观测研究。 在不同的试验设计中,研究表明,常规处理的co:排放通量主要受土壤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即抑氧呼吸,RH),植物根系呼吸(自氧呼吸,RAR)和地上植物部分的呼吸作用(RAs)三者的共同作用。与空白处理及裸地处理对比发现,植株呼吸作用是川中丘陵区早地生态系统CO:排放的主要贡献者,占整个排放的46.7%。 在对早地NZO排放通量的分析中发现,表明NZo通量排放和植株、根系及土壤生物有着一定的联系。但是由于其排放通量都比较低,很难定性它们之间的排放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植物排放及传输机理后才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其他文献
<正>《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08》出版《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08》(简称《报告2008》)由清华大学建筑节能中心编著,是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的研究成果。同
<正>去年秋季,我代表襄阳市参加湖北省小语优质课竞赛,在选择执教哪篇课文时,《从现在开始》这个课题一下子吸引了我,融入文本内容更是让我爱不释手,于是,我毫不犹豫地锁定了
为研究我国居民的消费价值观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本文通过构建消费文化价值观的面子导向型价值观、经济导向型价值观、时尚导向型价值观等三个外源潜变量对消费行为和消费意向
苯甲酸废水是一类富含苯甲酸类化合物的有机废水。这类化合物常用于食品、医药、塑料、染料等工业上。如未经处理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尽管对于这类废水的研究已有较长
目前,我国速度滑冰女子A组500米观赏性强,处于观赏和发展的优势项目。其他速滑项目不可比拟。影响速度滑冰比赛观赏性的因素有:速度滑冰项目发展的局限性;观赏速度滑冰比赛人
在中国书法理论史上,王世贞首次集中以"古雅"论书,其审美价值观念倾向于古拙、含蓄,着意于意趣表达。由于他对"古雅"的推崇,也使这种美感属性从普通层面逐渐提升为书法理论中
县级支行是农行业务经营重要的基础单元。总行"三农"和县域蓝海市场发展战略能否落实到位,关键在县域支行,核心在领导班子。因此,加强县域支行领导班子建设尤为必要和紧迫。
以六价铬离子为代表性水体重金属污染物,对现场采集的黄河花园口泥沙和长江江心洲泥沙进行了实验室吸附实验。泥沙吸附六价铬离子的实验表明泥沙细颗粒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泥沙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简称EDCs)是指环境中存在的能干扰人类或动物内分泌系统诸环节并导致异常效应的物质。 随着人们对环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