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试验基于对24个燕麦品种(系)在四川农区适应性研究的基础上,在四川开江对优选的青贮玉米和饲用燕麦品种进行播期试验及“青贮玉米-饲用燕麦”轮作研究,以期构建两季青贮玉米与饲用燕麦轮作模式,拓展四川农区饲草高产栽培技术体系。试验结果如下:1、24个燕麦品种(系)在四川农区4个不同试验点(达州开江县、广元旺苍县、泸州叙永县和眉山洪雅县)的适应性评价表明:达州开江县燕麦干草产量(15148.00kg·hm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验基于对24个燕麦品种(系)在四川农区适应性研究的基础上,在四川开江对优选的青贮玉米和饲用燕麦品种进行播期试验及“青贮玉米-饲用燕麦”轮作研究,以期构建两季青贮玉米与饲用燕麦轮作模式,拓展四川农区饲草高产栽培技术体系。试验结果如下:1、24个燕麦品种(系)在四川农区4个不同试验点(达州开江县、广元旺苍县、泸州叙永县和眉山洪雅县)的适应性评价表明:达州开江县燕麦干草产量(15148.00kg·hm-2)显著高于其他3个试验点,田间倒伏率最低,适于燕麦饲草生产。开江县试验点综合性状表现优良的3个燕麦品种为‘林纳’、‘牧王’和‘青引2号’。2、开江县5个青贮玉米品种比较试验表明:‘奥玉3628’鲜草产量(77326.80kg·hm-2)和干草产量(23138.50kg·hm-2)均显著高于其他4个品种,综合性状评价结果最优。3、开江县3个饲用燕麦和4个青贮玉米品种的播期试验表明:随播期延迟,燕麦和青贮玉米生育期均缩短;晚秋播种(11月8日)的3个燕麦品种中,‘林纳’综合表现良好,可在轮作中与前作青贮玉米良好衔接;青贮玉米播期为5月21日时,‘奥玉3628’品种表现最优,可作为两季青贮玉米轮作体系中的第一季饲草;青贮玉米播期为8月21日时,‘雅玉158’品种综合表现最好,可作为两季青贮玉米轮作体系中的第二季饲草。4、通过对开江县饲用燕麦及青贮玉米单作、轮作的饲草产量与营养价值分析表明:‘奥玉3628’-‘雅玉158’-‘林纳’两季青贮玉米与燕麦轮作模式饲草全年生长时间长达339d,全年干草产量高达48905.15kg·hm-2,显著高于‘奥玉3628’-‘林纳’轮作(37295.10kg·hm-2)、‘奥玉’单作(25138.50kg·hm-2)和‘林纳’单作(14570.47kg·hm-2)。‘奥玉3628’-‘雅玉158’-‘林纳’两季青贮玉米与燕麦轮作粗蛋白产量达5388.35kg·hm-2,显著高于其他模式,具良好的推广利用潜力。
其他文献
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加剧、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公墓的规划发展成为城市发展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伴随着成都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成都市道路交通、公园等生活服务设施逐步完善,成都市城市整体发展的要求需要成都市公墓行业做出更改变,与此同时成都市建设公园城市方略的提出为成都市公墓发展提供了新机会。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情感设计”为主线,对成都市公墓空间环境的情感设计策略进行研究。首先本文在梳理了唐纳德·A·诺
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不仅是我国重要的酿造原料,还兼具饲用、食用和能源等多种用途。高粱炭疽病主要由疏纹刺盘孢(Colletotrichum sublineola)引起,是限制世界范围内高粱及其相关产业发展的主要病害,尤其是在炎热和潮湿地区,发病程度呈逐年加重趋势。鉴于此,本研究围绕高粱种质资源收集与炭疽病抗性评估来展开,并初步揭示了抗/感材料响应炭疽菌侵染的关键
在树立文化自信和加强历史文化保护的背景下,国家相关部门发布了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相关的政策。近年来,成都市相关部门也在《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概况、《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草案和《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公告》中,分别提出了旧城更新、城市有机更新和建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而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是建立历史文化名城体系中的一部分,历史文化街区记忆的传承影响着历史文化
伴随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旅游业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反馈最迅速、规模最宏大的一个支柱产业。近年来,各地也在不断开发与打造具有潜力的文化旅游景区,以吸引游客,带动经济发展。需求的快速增加使其民宿景观的地域性打造与市场的扩展速度悬殊过大,步调失衡,导致许多地区因盲目效仿他地而呈现出千篇一律的样貌。这与新时代下人民日益增长的自我认知与强烈的文化认同感背道而驰,长期以此发展下去会造成一定地域内文化内
稻曲病(RFS)是一种由活体营养型病原真菌Ustilaginoidea virens引起的穗部病害,该病害严重威胁稻米品质和水稻产量。RFS的典型症状是稻曲球的形成,稻曲球产生的毒素还对人畜有害。RFS的主要侵染源是菌核和厚垣孢子,它们在水稻孕穗末期进攻发育中的颖花引起病害。温度、湿度、氮素、播期等环境因子对稻曲病的严重程度有显著影响。病原菌遗传多样性是反应病原菌进化、准确预测病原菌引起病害发生和
<正>2022年,职场迎来了首批00后大学毕业生,“00后整顿职场”“00后反职场PUA”等话题随之冲上热搜,社会关注度飙升。“00后整顿职场”现象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00后在择业过程中明确的职业规划、就业过程中对职场“霸凌”和“职场大饼”的抵触;工作过程中对非本职工作的拒绝态度以及离职时的果断。面对00后“整顿职场”的现象,仅靠企业简单的入职培训很难达到将00后培养为企业中坚力量的效果。
稻瘟病是由稻瘟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水稻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严重时甚至会导致颗粒无收。miRNA是一类长约19-24nt的内源非编码的小RNA,广泛参与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免疫响应。实验室前期通过s RNA-seq发现miR1871响应稻瘟菌侵染,其表达水平在接种稻瘟菌后的感病材料LTH和抗病材料IRBLkm-Ts中存在显著差异,推测miR1871可能调控稻瘟病抗性。为了进
川西平原水网纵横,水系渠脉如同蓝色血脉是整个平原的生态基底,是影响生态环境健康的根本。由都江堰水利工程所建立的灌区灌渠体系促进了成都平原农业文明的兴旺发展,影响成都平原基本空间地理格局的形成,催生了川西林盘这一特色的地域人居环境形态。然而当下面临着水质污染、生态恶化、地域文化景观缺失等问题。本文首先查阅文献资料从研究堰渠水系形成的历史脉络及与川西林盘的生成关系入手,在进行大量现场调研的基础上,研究
水稻稻曲病是由稻曲病菌引起的真菌病害,其唯一可见症状是在穗部产生黄色、或墨绿色稻曲球。近年来,稻曲病在世界各大水稻产区的发生日益频繁,逐渐由一种次要病害发展为主要病害。然而,由于稻曲病发生的复杂性与研究的困难性,目前对该病害的认识十分有限,对其防控主要依赖于农药防治,因而迫切需要挖掘候选基因资源、创制抗稻曲病水稻材料。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稻曲病菌侵染水稻颖花能够抑制水稻开花相关基因的表达,并阻断水稻
稻瘟病是由真菌稻瘟菌(Magnaporthe oryzae,简写为M.oryzae)引起的水稻严重病害。Micro RNAs(miRNAs)是真核生物中20-24 nt的非编码小RNA,通过DNA甲基化修饰、m RNA切割或翻译抑制在转录或转录后水平调控靶基因的表达。大量研究表明miRNAs及其靶基因参与水稻的发育和免疫调控。实验室前期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筛选到了多个响应稻瘟菌的miRNAs,我们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