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 RSV)属于纤细病毒属(Tenuivirus),曾多次在我国不同地区大量发生,由该病引起的水稻条纹叶枯病给我国水稻生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RSV由4条单链RNA组成,其中RNA4区段编码病害特异性蛋白(disease-specific protein, SP).在RSV的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研究,发现SP蛋白在感病叶片中的积累量愈多,花叶褪绿症状则愈严重,由此猜测该蛋白可能为致病相关蛋白,而SP蛋白的致病机制目前还鲜有报道。为了了解RSV-SP蛋白的致病机制,本论文以RSV-SP作为诱饵蛋白筛选拟南芥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以期能够筛选到与SP蛋白互作的关键蛋白因子。本论文首先运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并验证与拟南芥RSV-SP互作的蛋白因子。构建诱饵蛋白酵母双杂交载体pGBKT7-SP,将其转入酵母菌AH109中。大量制备含pGBKT7-SP载体的AH109感受态细胞,转入文库质粒,将转化产物涂于三缺培养基中,选取生长良好的菌落涂于含X-a-gal的四缺培养基上。挑取生长良好且变蓝的酵母菌落,摇菌并提酵母质粒,PCR扩增插入片段大小,测序分析并进行Blast比对。得到4个阳性克隆,分别是捕光色素叶绿素a/b结合蛋白(LHCB5).羟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HPPD),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B).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对筛选到的这3个基因进行验证。先构建pGADT7-HPPD, pGADT7-GAPB和pGADT7-LHCB5载体,将构建载体转入酵母感受态细胞中并涂于三缺培养基上,挑选阳性菌落划线于含有X-a-gal的四缺培养基上。最后证实SP蛋白与HPPD、GAPB蛋白互作明显,与LHCB5蛋白互作不强。由此得知HPPD和GAPB蛋白可能在与RSV-SP互作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为了明确HPPD蛋白在与RSV-SP蛋白互作中的作用,本实验构建了过量表达载体、RNAi载体和启动子载体,为研究RSV-SP蛋白的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将这三个已构建好的载体转入农杆菌EHA105中,通过花序浸润法转化野生型拟南芥,获得转基因植株T0代种子。对收获的T0代种子进行抗性筛选,获得转过表达候选植株33株,转沉默候选植株6株,转启动子候选植株6株,在后续实验中可通过分子检测检测基因是否整合到了拟南芥中,同时观察表型差异并检测RSV在转基因植株中的侵染率,以期进一步研究RSV-SP蛋白的致病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