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一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对蕴藏着丰富资源的海洋进行开发利用是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途径。渤海有着丰富多样的海洋资源,成为环渤海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涉海工程的建设及运营是人们利用海洋资源最直接的方法。大规模的工程建设项目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但也让我们品尝了海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苦果。如何实现对渤海的可持续开发,维护海洋环境处于良好的状态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深刻剖析渤海建设项目的监管制度,将会为进一步完善涉海工程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管、合理利用渤海资源提供依据。为达到以上目标,本文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介绍渤海工程建设项目发展及特点。第二,进一步分析涉海工程对渤海造成的环境问题并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提出加强渤海环境监管法律制度建设的必要性。第三,在借鉴美国切尔皮克湾及日本濑户内海涉海工程的环境监管相关制度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总结教训和不足。第四,从海洋综合管理层面分析渤海工程建设项目环境监管的法律制度构建。基于上述思路安排,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涉海工程及环境监管概述。主要包括定义涉海工程及其主要类型,分别从公共物品理论和海洋环境管理理论方面详细介绍加强涉海工程环境监管的重要性。第二章论述了涉海工程建设项目及其对渤海产生的环境问题。包括渤海工程的具体发展情况及特点。渤海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并进行主要原因分析。主要从渤海特殊的生态系统、涉海工程技术的不确定性和环境监管问题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三章研究了现行涉海工程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管。分别研究借鉴美国和日本的先进经验制度。并深入论述了我国中央及渤海沿岸三省一市的海洋环境保护的立法和法律制度的相关情况,总结其中存在的不足。对海洋功能区划制度、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等进行了介绍。并针对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工程建设项目和围填海工程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管制度进行了特别论述。第四章论述了我国加强渤海工程项目建设环境监管制度建设的对策建议。包括涉海工程建设项目环境监管法律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基本原则,并通过曹妃甸围填海工程等具体案例的阐述,分析了环境监管的具体法律制度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