砷诱导大鼠胰岛β细胞株INS-1凋亡及其机制的研究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chema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砷(As)及其化合物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大量研究表明:砷对人体多系统均有毒性作用。最新研究证实,长期居住在富砷地区的居民糖尿病高发。胰岛β细胞是胰岛细胞的一种,一旦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即可引发糖尿病。线粒体和溶酶体是近年来国际医学研究的热点,大量的研究表明,在外源化学物引发细胞凋亡的过程中,细胞内的线粒体和溶酶体膜电位首先发生改变,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溶酶体膜电位改变至膜破裂,都会诱导细胞凋亡或释放细胞凋亡因子,导致细胞最终凋亡。为研究砷和糖尿病之间的联系,文中做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以探讨砷诱导凋亡的相关机制。方法:本实验选定大鼠胰岛β细胞(INS-1)。通过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仪检测法和Hoechst33342/PI双重细胞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为探寻INS-1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用2’,7’-二氢二氯荧光素(DCFH)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含量,用吖啶橙(Acridine orange)和罗丹明123(Rhodamine123)分别测定细胞内溶酶体膜的稳定性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为进一步评价溶酶体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还研究了碱性保护剂氯化铵(NH4Cl)的保护作用。实验结果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低剂量的亚砷酸钠(2.5-10μM)作用于INS-1细胞72h后,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凋亡的细胞明显增多;12h后细胞内的ROS含量增加;在24h和48h时,细胞内的ROS含量变化不明显,提示在亚神酸钠作用于细胞的初期,细胞内发生了氧化应激反应;24h后测得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48h和72h时未观察到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改变;48h后溶酶体膜稳定性受到破坏,发生改变,这一改变在24h和72h时未观察到,这些结果说明亚砷酸钠引发细胞内氧化应激反应,致使细胞内的线粒体和溶酶体功能异常,最终导致了细胞的凋亡。NH4Cl对细胞溶酶体的保护作用得到证实,能够起到对细胞凋亡的拮抗作用。以上有意义的结果均存在剂量依赖关系。结论:亚砷酸钠诱发大鼠胰岛β细胞发生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ROS含量增高,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和溶酶体膜稳定性的破坏所致。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磷酸三苯酯对青春期大鼠睾丸组织的影响,及其对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研究磷酸三苯酯对大鼠生殖系统的作用。方法:将40只健康的23日龄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
海洋环境及电磁干扰对舰船控制设备的正常工作影响很大,本文针对船舶舰船控制系统工作时所受到的电磁干扰及使用环境等影响,阐述了控制系统在研制阶段应采取的相应的解决措施
煤矿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遇到前所有未有的挑战。文中在描述组件式GIS和SMS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正交软件体系结构模块化的设计思想,给出了以事故监控和事故救援管理为主要功能的基于GIS和SMS技术的系统设计方案,详细分析了SMS组件设计的技术路线。该系统已成功开发并投入试运行。
胆囊扭转通常是指胆囊体以胆囊颈部或邻近组织器官为支点,发生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扭转[1].由其引起的急性胆囊炎属于非结石性胆囊炎,临床上少见.我院1994~2000年间诊治该疾
应用组件技术建立了开放式的土壤信息系统。提出了适合于土壤信息处理的基于COM的地理信息系统与专业应用软件的接口标准。建立了土壤信息处理组件,内建了土壤质量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壤侵蚀强度评价和土壤侵蚀危险度分级等专业应用模型,并将建成的土壤信息系统在咸宁市进行了系统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