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化石燃料的大规模利用不仅会引起能源枯竭,而且导致了大气中有害气体和温室气体的含量严重超标。利用光催化技术将水(H2O)和二氧化碳(CO2)等转换为氢气(H2)和甲烷(CH4)等太阳能燃料能够有效的解决上述的能源和环境问题。其中二氧化钛(TiO2)因其成本低廉,不易变质,易制取等优势被认为是最有开发潜力的光催化剂。然而单纯的TiO2仍存在着太阳光吸收能力弱,光生电子空穴对易复合猝灭等缺点,这严重的限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石燃料的大规模利用不仅会引起能源枯竭,而且导致了大气中有害气体和温室气体的含量严重超标。利用光催化技术将水(H2O)和二氧化碳(CO2)等转换为氢气(H2)和甲烷(CH4)等太阳能燃料能够有效的解决上述的能源和环境问题。其中二氧化钛(TiO2)因其成本低廉,不易变质,易制取等优势被认为是最有开发潜力的光催化剂。然而单纯的TiO2仍存在着太阳光吸收能力弱,光生电子空穴对易复合猝灭等缺点,这严重的限制了TiO2的大规模应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TiO2晶格中引入氧空位后能够明显的提升入射光吸收能力并抑制光生载流子的复合。然而含氧空位的TiO2仍面临着活性位点暴露不足,光催化还原CO2产物选择性差,光生电荷分离效率有限等缺点。为了克服上述瓶颈,本文对富含氧空位TiO2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修饰,分别制备了富含氧空位的多孔TiO2纳米网筛片、AuCu合金/富含氧空位TiO2纳米方片、富含氧空位的Ru掺杂TiO2纳米晶。分别从提升氧空位浓度,构建协同催化位点,促进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等方面进一步提高了富含氧空位的TiO2光催化剂的转化太阳能燃料性能。通过对制备的一系列材料的微观形貌、晶体结构、电荷分离能力、光催化活性的表征分析,探讨了光催化活性提升的内在机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以氧化石墨烯(GO)为牺牲模板,通过水解生长法和煅烧法成功合成出了富含氧空位的多孔TiO2纳米网筛片(HD-TiO2 NSs)。通过TEM、SEM、XRD等表征表明,钛酸四丁酯(TBOT)前驱体在GO表面缓慢的水解,并形成由互相连接的TiO2纳米颗粒构成的多孔网筛片。通过煅烧法去除GO模板后,再通过H2还原得到富含氧空位的HD-TiO2 NSs。通过XPS、EPR、Raman、PL、EIS等表征证明,相对于块体TiO2,具有丰富介孔和边缘位点的HD-TiO2 NSs在H2还原过程中更有利于氧空位浓度的最大化。因此H2还原5 h后的的HD-TiO2-5h NSs展现出了较高的产氢性能(8.99 mmol·g-1·h-1),分别是多孔TiO2纳米网筛片(H-TiO2 NSs)和H2还原后的块体TiO2(D-TiO2)的2.83倍和26.8倍。这主要是由于独特的多孔纳米网筛结构有利于反应物的扩散和传质,表面氧空位能够有效的促进光生电子空穴分离。2.通过水热-液相还原-氢气还原法成功的制备了AuCu合金/富含氧空位TiO2纳米方片(AuCu-TiO2-x NSs)复合光催化剂。通过TEM、XRD、ICP、XPS、EPR、Raman等表征表明成功的在TiO2纳米方片上引入了AuCu合金和氧空位。因此,在光催化还原CO2实验中,AuCu-TiO2-x NSs的CH4产率(22.47μmol·g-1·h-1)和选择性(90.55%)都远高于其它催化剂。通过PL、FL、EIS、光电流分析发现,TiO2中的氧空位促进了光生电荷的分离,更重要的是促进了H2O的氧化,从而提供了丰富的质子促使CO2深度还原为CH4。AuCu合金不仅能够进一步促进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而且是CO2的选择性的还原为CH4的活性位点。其中CO中间体可能在Au表面产生,然后进溢流到Cu表面进行进一步加氢直至CH4的生成,进而显著的提升光催化转换CO2为CH4的产率和选择性。3.通过简单的水热法合成了富含氧空位的Ru掺杂TiO2纳米晶(Ru-TiO2-x),通过改变Ru的掺入量,实现了对氧空位浓度的精准调控。通过TEM、XRD、XPS、EPR、Raman等表表征对制备的光催化材料的形貌和晶体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表征,并通过PL、FL、光电流、EIS等表征探讨了Ru和氧空位协同提升光催化转化CO2为CH4性能的内在机理。其中1 mol%Ru掺杂的TiO2(1%Ru-TiO2-x)的CH4产率(31.63μmol·g-1·h-1)和选择性(90.93%)都显著高于仅含有Ru或氧空位等TiO2对比样品。这是因为1%Ru-TiO2-x中Ru的掺杂会引入内在应力,从而导致氧空位的形成。氧空位不仅能有效抑制光生载流子的复合,而且促进CO2分子的吸附和活化,有利于中间产物通过质子偶联转化为CH4。更重要的是,具有较强电子捕获能力的Ru与氧空位间的协同作用能够进一步促进光生电荷的分离,这为CO2向CH4的转换了提供必要的电子和质子。
其他文献
紧急情况下,如何合理高效地组织人群逃生是人群疏散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然而,现实中影响疏散的因素很多,导致人群疏散的研究具有挑战性。因此,针对视野、领导者、恐慌情绪和障碍物等对人群疏散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进行研究并建立人群疏散模型,进而研究建筑物内的人群疏散行为和人群疏散特征,在紧急状况下能有效地组织人群疏散并减少人员伤亡。提出了一种考虑领导者和恐慌情绪的建筑物多Agent人群疏散模型。对建筑物内疏散
随着我国城镇化率逐年攀升,城市超负荷的工业化生产、高密度建筑环境和过量的汽车尾气排放造成城市PM2.5污染尤为严重。大量研究结果显示,城市绿地对缓解PM2.5污染能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在城市绿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目前研究普遍集中于优化城市绿地景观格局来改善PM2.5污染,本文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创新性地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
随着我国航空事业的快速发展,对钛合金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由于钛合金具有优良的物理特性,因此它也被广泛应用在民用客机、汽车、医疗和化工等行业。鉴于钛合金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国内外学者对其加工方式和加工质量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钛合金化学活性大和导热系数小的特点也使其成为典型的难加工材料,传统的加工方法在切削钛合金时工作效率低下,表面质量不高。因此,将超声振动辅助铣削引入到加工钛合金的领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是一种雌雄异株的落叶灌木或乔木,因在荒漠化防治和药物食品中的应用而兼具经济和生态价值。寡序列探针因为高性价比,信号稳定和能简化实验操作的特点近年来逐步取代传统重复序列克隆探针被用于荧光原位杂交(FISH)实验中用以标记植物染色体。然而基于寡序列探针的FISH还未应用于沙棘的染色体标记进而探究野生和栽培沙棘染色体结构差异。目前也缺少廉价,操
核桃(Juglans regia L.)具有耐土壤干旱瘠薄、经济价值高、寿命长等特点,在世界各地被广泛种植。随着核桃栽培面积的增加,农林争地矛盾逐渐突出,核桃林下适宜种植模式的构建越来越受到关注。发展林下种植,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与空间,对提高土地生产力和前期收益等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筛选出核桃林下适宜种植的经济作物,本研究在核桃林下种植莲花白(Brassica oleracea L.)、土豆(Sola
轧机异常振动是冷轧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轧机异常振动不仅会降低轧制生产效率而且会造成产品质量缺陷,严重时甚至会损害设备、危害人身安全,使企业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轧机振动进行预测实现轧机异常振动的早期预警,在轧机出现异常振动时给出有效的抑振措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以往,学者们主要采用机理模型法对轧机振动进行研究。然而,该方法不能完整解释轧机振动内部机理,并且难以适应现场轧制过程实时监控和
在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形势日趋紧迫的背景下,对暖通行业而言,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改善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对建筑节能意义重大。本文提出一种兼顾夏季通风隔热和冬季蓄热供热的太阳能相变屋面系统,将双层相变材料、夏季夜间通风及冬季太阳能供热结合起来,以提高建筑屋面结构冬夏季热工性能。本文着重研究该太阳能相变屋面系统在冬季的蓄热性能和节能效果。首先,以我国太阳能资源产量丰富的河北石家庄市为研究地点,使用TRN
随着1999年以后老年人数量的快速增长,21世纪我国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需求推动了我国养老服务模式的持续发展,于是我国在2013年首次提出要“推动医养融合发展”。在政策的推动下,养老机构开始探索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相结合的途径,来顺应市场的转变。基于此,本文从养老机构运营管理的角度出发,研究医养结合的驱动因素及发展策略。本文首先介绍了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接着
随着太赫兹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太赫兹控制器件之一的太赫兹移相器已成为研究热点。现有的移相器存在着尺寸较大、相移量较小等不足,本文基于电控液晶介电常数可调和温控二氧化钒电导率可调的特性,先后设计了三种液晶+硅/金属复合结构太赫兹移相器与两种二氧化钒+金属复合结构太赫兹移相器,主要内容如下:提出了一种液晶-光栅复合结构太赫兹移相器,该器件自上而下依次为石英层、石墨烯层、液晶、光栅结构、石墨烯层和石英层
伴随全国土地调查、年度变更调查、全天候遥感监测等工作的开展,国土资源部门掌握了以全国土地基础数据库建设为核心的海量权威数据,这些数据是强化土地管理各项工作的重要依据,是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国土资源的重要基础。目前,土地调查监测相关数据成果虽然已被广泛应用于土地管理政策制定、事中事后监管等国土资源管理的诸多关键环节中,但综合来看,土地调查监测数据成果仍待深入挖掘分析和全面整合。在现有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