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尼·莫里森小说中黑人女性创伤的美学展现与消融

来源 :哈尔滨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net00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莫里森小说以其富有激情、令人震撼、引人共鸣的故事一直以来备受推崇。她的小说表现出一种美学理论,一种不排除黑人女性创伤,反而将其包容在内的美学理论。看似矛盾的创伤和美交织、融合在莫里森的小说里。在展现创伤时,莫里森挑战传统文学习俗、引入美学新理念,表现出强大的创造力。很少有作家能做到从美学角度刻画充满创伤的记忆。然而,莫里森却以其对黑人女性无法言状的创伤的成功美学展现,成为为数不多的佼佼者。本文试图从全新的角度去鉴赏莫里森的作品并深入地探究她小说中与创伤有关的复杂、潜在的美学元素,旨在寻求消融黑人女性创伤的积极出路。文章开头介绍了莫里森有关美学和创伤的生活经历和文学成就,从而肯定研究的意义。在关注莫里森小说政治价值的同时,进一步探讨了这些小说的美学价值。本文还试图挖掘莫里森进行黑人女性角色展现中潜在的美学元素,并结合丰富的内容展开详尽的阐释。基于莫里森小说的美学例子,本文对黑人女性的创伤进行了审视。最后,通过分析这些带有美学元素的创伤,从美学角度去消除黑人女性创伤的方法得以展现,从而再现莫里森最初的创作目的。作者努力尝试去欣赏莫里森小说中挑战传统的独特创伤美学,借此文希望对中国莫里森创伤美学研究上的匮乏做出有益的补充,从而加深对黑人女性创伤和苦难的理解,并呼吁更多对黑人女性逃脱创伤的救助。
其他文献
语言既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活动的载体。作为人类交流的工具和载体,语言与社会之间必然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换言之就是二者之间存在着共变现象。社会的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