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C型直流系统直流侧故障特性分析与故障识别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PV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柔性直流输电技术(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based HVDC,MMC-HVDC)是能够实现大规模新能源发电高效接入的可行方法。随着电压等级和输电容量的增加,架空线路在柔性直流系统中优势逐渐凸显出来,是未来柔性直流系统大功率传输的必然选择。采用架空线路的MMC型柔性直流系统线路故障概率也将增大,所以亟需突破采用架空线路的MMC型柔性直流系统线路保护相关技术,这是确保MMC型柔性直流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本文以MMC型直流系统直流侧故障特性分析与短路电流计算作为主要切入点,提出MMC型系统直流线路双极短路故障短路电流的近似计算方法,为系统相关电气参数设定提供理论依据,并在MMC-MTDC系统故障暂态特性基础上,提出了一种MMC-MTDC系统直流侧故障识别新方法,所提新方法能够满足系统线路主保护在快速性、选择性等方面的性能要求。(1)针对不同主接线方式下的MMC-HVDC系统直流侧故障特性进行理论分析。提出了交流侧接地方式下伪双极系统单极接地故障短路电流的近似计算方法,而线路双极故障是线路最严重的故障,详细分析了发生双极短路故障时直流线路短路电流的产生机理,提出了换流站闭锁前后线路电流与桥臂电流的详细解析式。大量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与短路电流计算方法的准确性。(2)对MMC-MTDC系统双极短路故障短路电流进行理论分析和近似计算。首先分析了MMC-MTDC系统直流线路双极短路故障下故障电流的故障机理,对换流站闭锁前MMC-MTDC系统等效电路进行合理的假设与简化,提出故障后短时间内线路双极短路故障短路电流近似的计算方法,为系统线路保护定值和直流断路器相关参数的选取与整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在仿真平台上搭建相关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能够较为准确的描述故障后短时间内的电流变化趋势。(3)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端单极电流的多端柔性直流系统直流侧故障识别方案。该方案通过对电流动态偏差值极值的检测与电流累差值的计算实现直流线路故障快速定位,采用母线短时能量保护区分直流母线故障和线路故障,并且根据所提保护方案设计一套故障检测和识别单元,就地化配置直流线路保护单元。在仿真平台上搭建仿真案例,验证了该保护方案能在各种情况下能够快速、可靠识别故障,无需双端数据通信,无需复杂数据分析与处理,满足多端柔性直流系统对线路保护的要求。
其他文献
生物膜(Biofilm)是由微生物及其自身分泌的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EPS)构成的微生态系统。EPS不但是生物膜的主要组成部分,还起着保持生物膜微观结构和功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校本课程开发开始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但是,在热火朝天的背后,校本课程开发也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校本课程开发面临着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齿轮传动装置的性能和功能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平行轴内啮合齿轮在整体安置空间、轮齿承载力等方面上有着较好的优势,普遍应用于行星轮系、少齿差传动、差
柑橘溃疡病存在难以防治、不能根除的弊端,严重影响了柑橘产业的发展,选育和使用抗病品种可能是从根本上治疗柑橘溃疡病的唯一途径。本实验室通过多年的筛选,从大量柑橘属资
当今社会水体污染的严重性已经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水环境污染主要分为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非点源早已变成了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采取相关管理措施治理非点源污染,改善
有机药物在自然水体中被广泛检出,因其对人类健康潜在的毒性,水环境中有机药物的控制成为世界范围内日益受到关注的环境问题。能够高效去除水中有机药物的吸附、高级氧化等非
随着现代工业自动化设备中计算机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基于数据驱动的故障诊断方法也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现代化自动化设备通常配备了很多电子测量的设备,
目前,能源消耗和气候变化已成为限制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由于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热泵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有效应对上述能源与环境问题。热泵系统中的自动
新三板市场诞生于2013年1月16日,通过不断地扩容与改革,完成了基础制度设计,基础设施构建和初始规模累积,成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与此同时,新三板市场流动性不足的问题愈发凸显。2018年1月15日起,新三板盘中交易由协议转让调整为集合竞价,试图通过交易机制的改变来改善新三板市场流动性差的状况。在此政策背景下,系统、深入分析集合竞价交易制度与新三板流动性变化的关系,对于交易制度充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农村传统的生活模式开始向现代模式转变。在这种转变过程中,新建筑材料、结构以及建筑审美文化的冲击,使当代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