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党组织和谐建设研究——以安徽濉溪社区党建实践为例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c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今中外,无论是西方哲学中的乌托邦,还是东方思想中的大同世界,其实都是人类追求和谐的崇高理想。进入新世纪,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中国共产党在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党内和谐”的先进理念。现阶段关于党内和谐的概念,理论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解释,但是社会各界大多从各自的专业视角对党内和谐思想进行了定义。党的重要领导也对其进行了权威解读。同时,党内和谐也是对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团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虽然是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被第一次提出来,但是作为一种思想理念它不是现在才有的,而是伴随着无产阶级政革命理论而出现和发展的。党内和谐是党内团结统一基础上的和谐,其内含之义便是党内团结,它与党内团结紧密相连,是党在系统总结了党内团结的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得到的。   党内和谐也是我们党在面对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历史使命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新范畴。而社区是一个社会构成的组织细胞,社区党组织就是这个细胞的细胞核。社区党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基础和落脚点。只有加强社区党组织和谐建设,才能保证其社区领导核心地位和作用。   在市场经济建设中,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官本位思想的残余和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等各个方面的影响,我们党尤其是党的基层组织存在着物质保障、思想作风和组织体制等各种问题影响社区党组织和谐建设。因此,在探索基层社区党组织和谐建设的现状的时候,借鉴国内上海和沈阳的先进经验。以社区基层党建实践为落脚点,以安徽省濉溪县社区党组织党内和谐建设实践为例重点分析,以点带面进行深入浅出的探索,从而提出对策。期望能够为解决这类问题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思路。
其他文献
人格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核心部分。目前我国人格教育发展存在着唯理性的倾向,对学生一味理性的说教与灌输,而缺乏诗心的培养、诗性的启发,致使人格教育的实效性较差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德育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德育的改革仍然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当前德育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和知性德育模式的缺陷迫使我们必须对德育
在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大别山武装斗争是极其辉煌壮观的一页。这里红旗不倒,斗争不断,高潮迭起,英才辈出,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名山。战争年代,何耀榜一直战斗在大别山,经历了大别山革命斗争的各个历史时期,是大别山革命斗争的一个缩影。尤其是在三年游击战争和中原突围后革命处于低潮时,他高举红旗,顽强斗争,先后两次受到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高度评价,被称为大别山的群众领袖和传奇英雄,    红军有了自
在实体正义越来越相对化、纠纷越来越复杂化的现代社会,程序正义观念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重视。随着政府权力不断急剧地扩张,只有依靠程序公正,权力才可能变得让人能够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