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的制备与工艺探索

来源 :天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kgfu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渗透技术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后,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工业、食品、医药等领域之中,其具有能耗低、操作简易、可持续发展等优点,被誉为“21世纪净化水技术”。如今,借助压力驱动的反渗透技术是淡水制备中最具有前景的技术。但由于我国对复合反渗透膜的研究开始时间较晚,虽然当前国内的反渗透技术发展迅速,但从整个反渗透领域来看,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所以探索与优化当前的复合反渗透膜制备工艺是十分必要的。首先以聚砜(PSF)作为基底物,聚乙二醇(PEG)作为添加剂,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作为溶剂,通过相转化法制备与优化了基膜。通过基膜的水通量、截留率、水接触角、抗压性等测试分析,以及使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EM)考察了基膜截面结构,发现使用PSF-24wt%/PEG2000-22wt%的配比制备的基膜适合作为复合膜的基膜,其截留率较高(98.67%),具有一定的水通量(443L·m-2·h-1,0.2MPa)。其次在优化了基膜的基础上,实验使用了工业生产中较为常见的水相单体间苯二胺(MPD)与有机相单体均苯三甲酰氯(TMC)为聚合单体,探索与优化聚酰胺脱盐层的制备工艺。分析考察了水相单体浓度、有机相溶剂类型、界面聚合时间、后处理温度与时间对复合反渗透膜的性能与形貌影响,得到了一组较为优化的实验数据,其制备的复合膜在1.6MPa,2000ppm (mg/L) NaCl测试条件下,脱盐率>96%,水通量>45L-m-2·h-1。最后实验使用较为常见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作为基膜表面处理物。发现使用SDS溶液处理后的基膜,其亲水性与水通量有了一定上升,但SDS离子的吸附力较差,易脱落。使用SDS改性后的基膜制备的复合膜,其截留率略有上升,通量有所下降。
其他文献
<正>21世纪,面对政府转型,以何种领导思想作为领导策略成为重要议题。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反思历史,探寻历史中存在的领导思想派别。先秦时期作为中国领导思想的起点,对其加以考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某地区收费站及服务区水泥面板的破损类型进行了调查统计,相应地提出几种快速修复的措施,并对其施工工艺进行探讨,最后对日常养护提出几条建议。
提出了使用废弃的反渗透膜元件进行纳滤的设想.废弃的反渗透膜元件经过化学清洗和表面氧化处理形成再生膜.通过分析处理后的膜元件性能,得出如下结论:在低操作压力(0.3~0.7MPa
目的:探讨加味柴胡汤联合帕罗西汀对抑郁症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生活质量及疗效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病例来源于医院于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抑郁症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
目的:观察电针对帕金森病(PD)抑郁模型大鼠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帕金森病抑郁的作用机理。方法:SD大鼠56只随机抽取12只作为空白组,剩余44只其中36只P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