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极拳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创立到现在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已拥有数量最多的练习者。其内涵丰富,融修身养性、强身健体、技击防身于一体,是中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全民健身的普及项目之一。1956年国家体委(现国家体育总局)组织太极拳家把太极拳精髓融入24式太极拳(又称简化太极拳)之后,太极拳逐渐在国内外范围开始普及。这套动作短小精悍,动作规范,简单易练,符合大众人群练习。练习时要做到心静体松、圆活连贯、虚实分明、呼吸自然等,经常练习可以改善身体各部分机能,缓解生活压力,促进身体健康。学校体育是全民健身运动的战略重点,高校学生是社会的领头军,是社会先进文化的倡导者和实施者。现今太极拳早已步入众高校的体育课堂,成为众多高校的体育教学大纲中必备的教学内容。目前,各个大学和学院主要教授24式太极拳和太极扇。在我校,只教授24式太极拳。太极拳无论是对心理还是对生理的锻炼都能够强健大学生的体魄,这一点毋庸置疑。可是到现在,太极拳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学生们不仅没有理解太极拳精深的内涵,而且所做动作大部分是继简化太极拳之再简化,随着时间增长,基本动作逐渐遗忘是普遍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本文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吉林大学公共体育课太极拳课程教学现状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从我校太极拳课程开设现状、授课教师对太极拳课程的支持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选课学生对太极拳的认知情况、教学环境和举办太极拳比赛等方面调查,研究太极拳课程内容,组织形式,推广手段,教学方法的现状,从中找到不足之处,提出合理建议,为把太极拳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我校进一步推广而尽一份自己的努力。本次研究得出的结论是:1.吉林大学公共体育课开设了太极拳课程,为体育选项课,大一、大二学生自主选择体育课程。新民校区由于专业原因,学生均选择太极拳课程;由于朝阳、新民两校区大一、大二新生全部分布在前卫校区,吉林大学前卫、南岭、和平、南湖四个校区有太极拳课。2.太极拳教师非常注重太极拳课程,但普遍以传授太极拳技艺为主;教学内容以技术教学为主,理论课课时较少;教学方法比较单一。3.学生对太极拳的认识不全面,对课程缺乏兴趣;选择太极拳课主要为取得学分;练习太极拳的时间主要集中在课上。4.教学环境方面,物质环境能够满足课程的开展;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较少;评价方式单一,不能很好的实现教学评价的本质。5.学校每年举办武术比赛,为学生提供比赛机会,提高了学生学习太极拳的积极性;太极拳相关的学校社团自发组织学生学习太极拳技艺和文化,起到了一定的宣传、推动作用。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的建议:1.重视理论学习,加强武德教育。2.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3.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体系。4.协助学生社团发展,开展太极拳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