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几丁质酶(EC3.2.2.14, Chitinase)简称Chi,分布广泛,以几丁质作为它的天然底物。病原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是几丁质,几丁质酶可以通过降解病原真菌细胞壁中的几丁质,以达到抑制真菌生长的目的,且被分解后的细胞壁碎片还可以诱发寄主植物自身的抗病性增强。此外,有些几丁质酶兼有溶菌酶活性,可以通过破坏病原菌的内部结构使病原菌致死。几丁质酶的这些特性使它成为当前抗病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丁质酶(EC3.2.2.14, Chitinase)简称Chi,分布广泛,以几丁质作为它的天然底物。病原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是几丁质,几丁质酶可以通过降解病原真菌细胞壁中的几丁质,以达到抑制真菌生长的目的,且被分解后的细胞壁碎片还可以诱发寄主植物自身的抗病性增强。此外,有些几丁质酶兼有溶菌酶活性,可以通过破坏病原菌的内部结构使病原菌致死。几丁质酶的这些特性使它成为当前抗病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焦点之一。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为多年生豆科牧草,以产量高、适口性好
其他文献
花粉的干沉降速度影响花粉传播的有效距离,是转基因玉米生态风险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全面掌握花粉沉降通量的分布规律、准确估算花粉沉降速度可为建立花粉扩散模型、预测花粉扩散浓度提供依据。本研究利用玉米田微气象观测资料,分析玉米田贴地层微气象特征;利用散粉量的观测资料,描述玉米开花期散粉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设计玉米花粉干沉降通量试验,研究源区内、外玉米花粉干沉降通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利用试验资料计算玉米花粉
水稻是世界上约1/2以上人口的主食,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单子叶植物研究的模式植物。叶片是水稻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在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叶色突变是一种突变表现十分明显的性状突变,对高等植物光合系统的结构功能及调控机制等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为止,水稻中至少已经定位了79个叶色相关的突变位点,并且成功克隆了多个基因。实验材料pgl3(pale-green-le
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为兰科石斛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有滋阴清热,生津止渴。用于热病伤津、口渴舌燥、病后虚热等功效。金钗石斛体内次生代谢产物丰富,且都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对金钗石斛次生代谢途径中关键酶基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意义。本实验通过构建金钗石斛EST文库,成功筛选获得托品酮还原酶类似基因DnTRI及DnTRII,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DnTRI
土地盐碱化已成为一个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解决土地盐碱化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难题。在轻度或部分中度盐碱地上种植比较耐盐的作物,是一种简便、快捷、经济有效的改良措施。棉花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盐碱的先锋作物,已成为盐碱地改良及其相关研究的重要研究材料。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棉花耐盐基因及作用机制,从而为提高棉花耐盐能力,培育耐盐品种开辟新的途径。本研究以耐盐材料中9806和盐敏感材料中S9612为实验材料,
本研究以RT-白絮(白)、棕絮1号(棕)及棕1-61(深棕)为试验材料,利用化学显色法及紫外分光光度法对3种材料不同发育时期纤维色素物质及相对含量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利用基因工程方法构建CHS及F3’5’H基因的ihpRNA及amiRNA干扰载体并通过花粉管通道法转化棕色棉以进行基因功能验证;以RT-白絮、棕1-61为试验材料,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分析类黄酮合成途径转录因子基因CPC、TT8
Soja亚属是大豆属Glycine最重要的亚属,有两个一年生种,栽培大豆(Glycine max(L.)Merr.)和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ieb. &.Zucc.)。两个种之间容易杂交并且结实性良好,遗传多样性高的野生大豆可以用来解决栽培大豆的遗传背景狭窄的问题。重庆及三峡周边地区地处我国西南地区东部,长江上游,特定的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为野生大豆的生长繁殖提供了特殊的生长环境。瓦
棉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天然纤维作物,是全球纺织工业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纺织技术的进步,棉花产业面临着控制生产成本、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和提高纤维品质的巨大挑战,选育并种植低生产成本、高产、优质的棉花品种尤为重要。杂交棉能够极大地提高产量,适度改善品质、增强抗逆性,然而,由于缺乏强优势组合且F_l代制种成本较高,棉花杂种优势的利用远不如水稻和玉米那样广泛。因此,迫切需要研究棉花杂种优势产生的分子遗传机
水稻在我国已有7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稻米的总产量及播种面积均居世界前列。被认为我国栽培稻祖先种的普通野生稻在我国也有着广泛的分布和丰富的多样性。然而,我国栽培稻的起源过程及起源地,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分歧,与此同时我国栽培稻的籼粳分化也存在着很大的争论。因此,若要探讨我国水稻的起源进化过程,就需要从这些争论入手,寻找能确切证明某种观点的分子生物学证据。水稻叶绿体基因组为全长约134,525bp的环型
燕麦在世界各大洲分布广泛,并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饲、草、经、药多用作物而供人类栽培利用。燕麦属(Avena.L)内具有不同染色体数目物种的起源地可能不同,与二粒小麦和大麦的地理类群分布有关。栽培燕麦被认为作物起源中的次生作物。燕麦种质资源包括燕麦野生近缘植物、地方品种、选育品种(系)和遗传材料等,不仅是燕麦育种的物质基础,更是关系到人类农业生产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宝贵种质资源之一。燕麦种质资源按
陆地棉野生种系又称半野生棉,原产于美洲墨西哥等地,是未栽培驯化的野生材料,具有良好的抗病性和抗逆性,为棉花育种的重要遗传资源。黄萎病是世界性的棉花重大病害,严重威胁和阻碍棉花生产的发展。目前为止,棉花高抗黄萎病的抗源材料是十分缺乏的,因此,寻找新的抗黄萎病种质资源并研究其抗病机制成为黄萎病育种研究的必需途径。本文对220份陆地棉7个野生种系进行黄萎病菌的抗性筛选,用8份不同抗性材料进行了黄萎病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