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AFLP分子标记的方法,对不同温度、湿度下的3种松毛虫种群和2种林分类型下的油松毛虫种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研究,并找到3种松毛虫与温度、湿度相关的特异性条带,以及松毛虫与不同林分类型相关的特异性条带,并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研究结果如下:①本试验以油松毛虫为材料,建立了适合松毛虫基因组DNA研究的AFLP体系。用优化的AFLP反应体系,以油松毛虫、赤松毛虫和马尾松毛虫为材料筛选引物,从81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10对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引物组合。②油松毛虫、赤松毛虫和马尾松毛虫中存在于种群内的基因多样度HS为0.0895,不同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7623,即种群间的遗传变异占种群总的遗传多样性的76.23%,小部分变异存在于种群内(23.77%)。不同松毛虫种群之间的基因流Nm为0.1559,说明种群之间基因交流不强烈,无法有效抵消遗传漂变所引起的种群分化。聚类结果表明,油松毛虫与马尾松毛虫相聚为一类,在与赤松毛虫聚在一起。不同林分类型中油松毛虫种群的总基因多样度HT为0.3550,其中存在于种群内的基因多样度HS为0.2722,不同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2332,即种群间的遗传变异占种群总的遗传多样性的23.32%,大部分变异存在于种群内(76.68%),说明油松毛虫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种群之间基因交流强烈,种群间的分化程度较低。③分别构建了油松毛虫、赤松毛虫、马尾松毛虫和混交林中油松毛虫的基因组DNA混合池,采用81对Pst I /Taq I引物组合,对4个基因池进行AFLP扩增,获得了松毛虫与环境有关的2个分子标记MW和SC。在引物P1-T4中,观察到了1条马尾松毛虫所特有的多态性DNA片段,标记为MW,56bp;在P7-T9引物组合中,又观察到了1条赤松毛虫所特有的多态性DNA片段,标记为SC, 124bp。对以上2个标记进行了验证,结果证明这2个标记的准确率达100%。将2个特异性DNA片段克隆到T-Easy载体上,进行测序。通过BLAST和序列比对分析发现,这些序列是新的未见报道的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