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丹福北油田位于苏丹Muglad盆地福拉凹陷中部构造带,受中非剪切带及其从属断裂等地质构造影响,下白垩系Bentiu组为该油田的主力开发层位,其次为Aradeiba组,地质储量较大,以稠油为主,为中石油海外的重要开发油田之一。该油田主要目的层位Bentiu组油藏具有埋藏较浅、纵向和横向上储层变化大、非均质性强等特点,钻探和地质资料分析证实该油藏油水界面倾斜明显。在开发初期,对该油藏倾斜油水界面的地质认识主要基于水动力油藏成因,并采取了以天然能量为主的开采方案,而开发资料表明,油田的产量递减快、压力下降快,表现出天然能量不足和采出程度低等特点,与前人的水动力油藏的认识有较大差异,给后期开发带来一系列问题,急需对地质资料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油藏倾斜油水界面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形成机理,并对油藏的储量进行评价,为油田的勘探开发提供地质依据。因此,本文在福北油田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地层对比和划分的基础上,重点以沉积特征、储层特征和油藏特征研究为基础,分析了Bentiu组油藏油水界面倾斜的主要形成机理,并提出了一套评价此类特殊油藏的储量评价方法。本文取得的主要进展和成果如下:1.通过地震、测井资料,在福北油田识别出3个二级层序界面,并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通过建立标准井,确定了全区4个地层对比标志层,将Bentiu组划分出Bentiul、Bentiu2和Bentiu3等3个砂层组,并对主要含油层Bentiul砂层组进一步细划分为5个小层。2.通过岩性、沉积构造等特征,综合测井相分析,认为Bentiu组属于河流相辫状河沉积,发育心滩、河道和河漫滩等3个沉积微相,且以心滩微相为主。夹层在Bentiu组内以泥质夹层为主,发育密度大,分布不均,分布面积广和稳定的夹层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起到格挡作用,有利于油气封隔。储层物性整体较好,高孔高渗透储层发育,孔渗特性纵向非均质性较强。总体上Bentiu组储层非均质性以中等-强为主,其中B1b小层储层非均质性最强。3.Bentiu组构造圈闭主要为受断层影响的反向断块(断鼻)类型,为一套正常温压系统下的低含硫、低含蜡、低凝固点的稠油油藏。油藏中油水界面倾斜显著,倾角约0.68°(斜率为 12m/km)。4.在对国内外分布的40个倾斜油水界面油藏特征、岩石物性及构造特征等因素进行系统分析,认为造成油水界面倾斜的因素主要有:水动力条件、储层非均质性、新构造运动和油气开采等4个方面,并依据油水界面倾斜斜率的统计结果,将油水界面倾斜规模划分为倾斜度大(DipTOWC≥55m/km)、倾斜度中等(4m/km≥DipTOWC<55m/km)、和倾斜度小(DipTOWC<4m/km)等3个级别,其中Bentiu组倾斜油水界面倾斜级别为中等,导致该油藏油水界面倾斜的主要形成机理是复杂分布的夹层。5.结合倾斜油水界面油藏的主控因素和形成机理,提出了容积法储量评价中考虑倾斜油水界面不同主控因素的8种储量评价单元划分方案,优化了常规容积法的储量评价流程。6.基于Bentiu组油藏地质构造、储层和倾斜油水界面油藏特征研究,基于常规容积法、考虑倾斜油水界面主控因素的容积法和三维地质建模等方法进行了储量评价和对比验证,表明本文提出的考虑倾斜油水界面主控因素将油藏先划分为多个计算单元,再进行基于容积法进行储量评价的思路,该方法对于倾斜油水界面油藏的储量评价是可靠的,并认为福北油田Bentiu组油藏已探测到倾斜油水界面的分布特征,厘清倾斜油水界面油藏主控因素、倾斜角度和由此引起的含油范围分布特征,评价的地质储量均为证实储量(P1),不包含概算储量(P2)和可能储量(P3)。综合评价该油田为中浅层、高孔高渗、高储量丰度的中型稠油油田。本文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思路、技术方法及技术流程,以及取得的主要认识,对于其它地质条件复杂的油藏勘探开发,特别是对于倾斜油水界面的油藏特征研究和资源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