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脊椎动物的视网膜是一个复杂的具有感知功能的组织。脑啡肽(enkephalin, ENK)是神经系统重要的神经递质,属于内源性阿片肽的一种,在神经系统内发挥着多种生理功能,如神经内分泌调节、镇痛作用、神经免疫反应等等。目前,ENK在视网膜中作用于相应受体引起的生理效应已渐趋明确,并证实ENK与视网膜感光关系密切。但是,对ENK能神经元在视网膜中的定位分布情况尚未见详细报道。钙结合蛋白D28k(calbindin D28K,CB),钙视网膜蛋白(calretinin,CR),小白蛋白(paravalbumin,PV)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表达于人和哺乳动物视网膜。研究表明,CB、CR、PV和NOS,对视网膜神经元的正常生长及发育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其与ENK的共存关系尚不清楚。因此,观察成年哺乳动物视网膜内ENK能神经元的分布情况及其与CB、CR、PV和NOS的共存情况,对于理解ENK能神经元在视网膜感光调控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为止,研究仅表明视网膜中ENK能神经元主要形成于胚胎后期和生后早期,而对其发育的关键时间和分布尚缺乏详细的资料。因此,很有必要对不同阶段视网膜中ENK能神经元的发育特点进行探讨。由于ENK能神经元染色困难,本研究使用了能够特异性显示ENK能神经元的前脑啡肽原(preproenkephalin,PPE)-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转基因小鼠。在PPE-GFP转基因小鼠中,GFP的表达受PPE启动子的调控,因此所有的ENK能神经元均表达GFP。本论文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1. PPE-GFP转基因小鼠视网膜内ENK能神经元的分布特点。本研究以PPE-GFP转基因小鼠为研究工具,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的方法,观察GFP阳性的ENK能神经元与CB、CR、PV和NOS在视网膜的分布及共存情况。结果表明,GFP阳性的ENK能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内核层内缘,少量分布在节细胞层。所有的GFP阳性细胞均与神经元标志物NSE(neuron specific enolaes, NSE)共存,但不与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共存。GFP与CB、CR和PV均有部分共存,其中GFP/CB共存神经元占GFP阳性细胞的8.65%,占CB阳性细胞的5.84%,共存细胞见于内核层;GFP/CR共存神经元占GFP阳性细胞的18.18%,占CR阳性细胞的14.28%,且共存细胞仅见于内核层;GFP/PV共存细胞占GFP阳性细胞的68.75%,占PV阳性细胞的91.67%,共存细胞主要位于内核层,少量见于节细胞层。未见到GFP与NOS共存细胞。以上结果提示,ENK能神经元在视网膜内具有板层特异性的分布特点,且与CB、CR、PV和NOS有不同的共存关系。上述结果为深入研究小鼠视网膜ENK能神经元的功能提供了形态学依据。2. ENK能神经元在视网膜中的发育模式。本研究以PPE-GFP转基因小鼠为研究工具,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的方法,观察了ENK能神经元在视网膜胚胎发育15天(E15)、E16、E17和E18以及生后1天(P1)、P3和P7等7个时间点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ENK能神经元最早出现在E15神经母细胞层;到E16,ENK能神经元数量增多,分布在节细胞层和神经母细胞层内侧;E17时,ENK能神经元主要分布在神经母细胞层内侧,部分ENK能神经元具有多个突起,伸入到内网层;E18,ENK能神经元分布模式与E17类似;至P1时,节细胞层和神经母细胞层内侧均有ENK能神经元;P3时,部分ENK能神经元伸出长的突起至内网层;P7时,ENK能神经元主要分布在内核层,少量分布于节细胞层。以上结果提示,ENK能神经元从E15出现于神经母细胞层,之后逐渐向内转移,至P7时主要集中于内核层,形成成年视网膜ENK能神经元的分布模式。上述结果为深入研究ENK能神经元在视网膜发育中的作用提供重要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