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对学龄前期哮喘儿童阶梯治疗的指导意义

来源 :南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_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FeNO测定对学龄前期哮喘儿童阶梯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根据2016年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中儿童哮喘诊断标准,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呼吸科专科门诊就诊的学龄前期哮喘儿童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所有哮喘患儿均处于非急性发作期,两组哮喘儿童入组后均予以进行评估哮喘症状控制水平、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检测,均给予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吸入剂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观察组依据儿童哮喘症状控制水平联合FeNO测定结果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对照组根据儿童哮喘症状控制水平调整药物治疗方案。两组患儿分别在治疗后第3、6、9个月后进行专科随诊,随诊内容包括两组哮喘患儿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哮喘症状控制水平、观察组FeNO水平。对两组哮喘儿童治疗后各个时间(3、6、9月)急性发作次数、哮喘症状控制水平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1)观察组、对照组儿童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哮喘儿童入组时FeN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4),观察组、对照组入组时哮喘症状控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6),两组数据具有可比性。(2)入组后第1~3月及4~6月两组急性发作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后第7~9月期间,观察组急性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在随诊9个月期间观察组急性发作总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3)在入组后第3个月及第6个月哮喘控制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入组后第9个月观察组控制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4)观察组、对照组哮喘儿童入组后第3个月及第6个月哮喘症状控制水平分级的各评估项目发生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入组后第9个月观察组哮喘症状控制水平分级的各评估项目发生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症状控制水平分级联合FeNO测定对学龄前期哮喘儿童的阶梯治疗优于单独基于哮喘症状控制水平分级的阶梯治疗。
其他文献
<正>作为当代戏剧的一名新起之秀,张广天凭借着《切·格瓦拉》和《圣人孔子》这两部别具一格的先锋戏剧,震动过中国话剧舞台。此次,他给上海观众带来了最新的戏剧作品《杜甫
针对水利设计工作中绘制表格时文字不易对齐等问题,采用VBA对AutoCAD进行了二次开发,编制了AutoCAD表格文字居中对齐程序,实现了表格文字的自动批量居中功能,提高了AutoCAD表
植物耐旱相关性状的表达取决于干旱水平,因此这种依赖性的研究对于马铃薯等重要作物的耐旱性相关性状选择至关重要。本试验对不同干旱水平下马铃薯生长情况及生理响应进行研究。研究干旱水平对马铃薯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以及马铃薯耐旱性相关指标的影响。在这项研究中,在马铃薯现蕾期开始后针对具有不同干旱耐受性的6种马铃薯品种(青薯9号、费乌瑞它、大西洋、冀张薯12号、陇薯3号和陇薯6号)设计了多种干旱水
目的探索子宫动脉栓塞术对剖宫产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清宫效果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10月廊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CSP患者的
当前,网络上关于“李子柒”的争论沸沸扬扬,不同身份、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人,都试图从不同视角解读“李子柒”。$$“李子柒”的自媒体视频内容多数是在反映中国农村以及传统文
报纸
采用微波消解法对试验样本进行消解,分别通过ICP-MS法、HPLC/荧光法和3,3-二氨基联苯胺比色法三种方法测定了富硒蛹虫草菌丝体中硒的含量,对上述几种硒含量测定方法的工作条件、
通过凝胶注模法制备了ZTA陶瓷材料,研究了ZrO2添加量对ZTA陶瓷微观形貌、力学性能以及电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ZrO2添加量增加,材料的力学性能先增加后降低,添加量为20%(体
依据TB T2783-1997标准对机车柴油机的排放污染物进行了测量,并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计算,所得出的柴油机整机的比排放量这一参数才能与标准限值相比较,进而评价柴油机的排放性
一、“电子诉讼”相较于传统诉讼模式的优势$$ 所谓“电子诉讼”,即诉讼材料和诉讼行为的电子化,将诉状、证据、裁判文书等实体诉讼材料全部转化为可在网络和终端上传递、阅
报纸
目的:探讨《伤寒论》中神志病的治法及遣方用药特点,为学习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参考文献查找方式,系统搜集资料,辨章学术、考镜源流。通过认真研读历代文献、医家注解、名家医案等相关著作,参考研究。首先介绍了古医籍对中医学“神、神志及神志病”的认识,通过相关医家著作,总结历代医家关于神志病病因、病机、诊治的观点。其次,总结《伤寒论》神志病分类、治法,基于“五脏藏神、脏腑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