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整体动物实验和体外细胞实验,来评估离子液体(ILs)对小鼠肝脏毒性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1)体内实验:实验设立3个剂量组(6.18、12.36、24.73mg·kg-1)和1个空白对照组,考察昆明种小鼠分别染毒7d和14d后,小鼠的体重、血清生化指标、肝脏系数、组织病理学的变化。同时检测了抗氧化系统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2)体外实验:采用MTT法分别考察了离子液体(ILs)考察了[C14mim]Br/[C14mim]BF4对L02和HepG2细胞的毒性及EC50值;并采用罗丹明123染料荧光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了离子液体对肝细胞线粒体膜电位(MMP)和核转录因子Nrf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染毒后,小鼠的体重总体呈下降,在8-12天时,体重有回升的趋势,肝脏系数呈上升的趋势。两种ILs均可使小鼠血清中ALT、AST、DBIL、GLB和γ-GT明显升高。肝脏SOD、CAT、GSH-Px酶活性下降,MDA含量增加;病理学检查显示,染毒组小鼠的肝组织受到损害,出现水肿、气球样变性和点状坏死。体外实验结果显示,[C14mim]Br/[C14mim]BF4对两种肝细胞的EC50在8-28μM之间,且对L02细胞的毒性更强;ILs染毒HepG2细胞24h后,罗丹明123的荧光强度随着ILs浓度的增加而下降,MMP发生了显著变化;细胞内Nrf2蛋白的表达随着ILs浓度的增加,在一定范围内逐渐增强,当浓度过高时,其表达则有下降的趋势。结论:[C14mim]Br/[C14mim]BF4可损伤小鼠的肝脏功能,破坏肝脏的抗氧化防御系统,造成氧化损伤和脂质过氧化。[C14mim]Br/[C14mim]BF4对L02和HepG2细胞均有较强的毒性,可破坏肝细胞线粒体膜结构的完整性引起MMP变化;并在一定范围内,可上调HepG2细胞内Nrf2的表达来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C14mim]Br/[C14mim]BF4对小鼠肝脏的毒性可能是通过Nrf2/ARE信号通路产生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