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悬疑推理小说在古代公案小说的创作线索中就可见其踪迹,但真正成为一种独立而富有特色的新小说类型还仅有十多年的时间。新世纪中国的悬疑推理创作者从欧美黑色硬汉派推理,日本本格派推理等优秀作品中充分借鉴其长处,融合进中国传统文学和文化精神中的意象和内涵,无论从创作主题,人物形象还是叙事手法上都越来越具有中国本土化特色,在世界悬疑推理小说历史上的地位也日渐凸显。相比传统作家偏重创作过程忽视文本传播的特质,新一代的创作者和出版商牢牢抓住了新媒体平台这一快速有效的传播方式,以纸质媒体、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相结合的方式最大化地增加了作品的曝光率。本文主要研究了新世纪以来中国悬疑推理小说在创作中所遵循的创作理念,体现出的创作理想和具体应用到文本中时表现出的创作手法,语言的新质和对传统文学传播方式的改造。在绪论部分,本文主要从对中国悬疑推理小说的研究现状入手,表达了中国悬疑推理小说目前研究状况的缺失和不足,认为悬疑推理小说这一突破传统阅读习惯,深受读者追捧的类型应该得到评论界更多的重视。第一章首先结合世界及中国悬疑推理小说发展历程的梳理,认为中国悬疑推理小说已经从模糊的文体特征中脱离出来,以神秘性和知识性的特征形成了与其他小说不同的文体特点。本文进而从创作理念,创作主题和创作手法三个方面对新时代中国悬疑推理进行了系统分析。从创作理念来看,新世纪中国悬疑推理小说受西方后现代思潮影响,显示出对个体“我”的重视和读者地位的提升。从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体系中汲取灵感和素材,使优秀的悬疑推理作品恪守着文学创作的道德底线,也延续着中国传统文学教化人性的道德精神。从创作主题来看,小说以虚幻的背景掩盖其表现社会真实和人性善恶的内核,从侧面弘扬人性的崇高和对死亡赞美。从创作手法来看,叙事视角和叙事结构的变形有利于小说悬念的形成和叠加,人物形象的叙事模式使人物塑造更加生动和完整,而叙事语言的民间化表现出了小说深刻的平民化和世俗化倾向。最后,本课题还研究了文学传播这一经常被忽视的要素纳入悬疑推理小说的讨论范围内,探讨了在新媒体时代中国悬疑推理小说如何将文学消费主义的观念融入创作,以此改变了小说类型定义的边界,文学的传播方式和受众的阅读习惯,完成了对中国当下小说创作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