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龄草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zfgzfgzf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延龄草为百合科延龄草属植物延龄草(Trillium tschonoskii Maxim.)的干燥根茎,作为土家族的珍稀药材,延龄草一直被土家族奉为“神药”,其药味甘、平,有小毒,具有镇静安神、活血止血、解毒等功效。由于环境的恶化,毁林开荒、乱砍滥伐树木、过度采挖等人为因素恶劣因素的影响,加之种子休眠期长、药材以根茎入药导致挖掘种子过多、发芽率低等生物学特性和的影响,导致延龄草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曾被列为国家三级珍稀濒危植物,因而药材来源受限,国内外对延龄草的研究较少。近年来张氏等建立了延龄草的栽培种植技术,基本上解决了延龄草野生变家种的难题,药源的问题也随之得到了解决,本课题采用四川南江县产延龄草进行研究,通过对延龄草的物质基础进行全面的系统研究,并进行深入的化学成分研究,为其物质基础理论提供依据,最终达到扩大药用资源、临床用药,以及控制药材质量的目的。采用系统预实验对延龄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的研究,通过理化试验和薄层试验的结果推断延龄草中可能含有的化学种类,进而选用适合的检测手段,对所含有的成分进行针对性的分析;选用薯蓣皂苷元为对照,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3批次延龄草总皂苷含量;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延龄草中多糖的含量,通过单因素考察对苯酚浓度、苯酚用量、浓硫酸用量、水浴温度、水浴时间、冷却方法的考察建立了延龄草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以葡萄糖为对照,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3批次延龄草多糖的含量;采用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延龄草多糖的单糖组成;通过鞣质类型检识反应确定延龄草的鞣质种类;采用磷钼钨酸-干酪素比色法,测定3批次延龄草中鞣质的含量;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延龄草挥发油以及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批次四川南江县产延龄草含量相差不大。本文所建立的延龄草分析方法均为首次建立,其测定结果为首次报道。采用正相硅胶、MCl、Sephadex LH-20、制备薄层、重结晶等方式对延龄草醇提物进行分离纯化,共鉴定出10个化合物,分别为(1)(25R)-27-羟基偏诺皂苷元,(2)p-谷甾醇,(3)偏诺皂苷元-3-β-O-β-D-比喃葡萄糖苷,(4)偏诺皂苷元-3-β-O-a-L-吡喃鼠李糖基-(1→2)-O-β-D-吡喃葡萄糖苷,(5)胡萝卜苷,(6)腺苷,(7)正二十三烷,(8)正二十七烷,(9)正三十一烷,(10)5a,8α-表二氧-(22E,24R)-麦角甾-6,22-二烯-3β-醇,其中(6)腺苷、(10)5α,8α-表二氧-(22E,24R)-麦角甾-6,22-二烯-3β-醇首次从延龄草中分离。首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延龄草中腺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测定了延龄草中腺苷的含量。
其他文献
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县级电网事故处理的一般原则、注意事项。深入分析了电网接地事故、线路断路器跳闸事故、母线停电事故、变压器故障等事故的处理方式,为县级电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心房纤颤患者个体化抗凝治疗方案的制订与用药监护中的工作要点。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参与查房,分析华法林抗凝治疗影响因素和制订个体化抗凝方案,以及安全用
在国家新型城镇化道路建设之际,实现农民向小城镇的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和实现城镇化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小城镇数量众多,由农村进入城镇的流动人口所占比例高,
山西乔家大院被取消5A级景区质量等级,让很多景区坐不住了。河南省要求各地文旅部门,立即着手在全省511家A级旅游景区中开展“大检查”,切实做好问题整改。(8月12日新华社)$$近几
报纸
目的本文通过回顾性研究比较宫颈腺鳞癌和宫颈腺癌在临床表现、诊断情况、病理特征、治疗结局以及预后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25例宫颈腺鳞
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由米曲霉CGMCC5992合成,是催化H2O2降解秸秆木质素的关键酶,可用于秸秆的预处理,提高秸秆的消化率。试验以LiP酶活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孝"本是私人领域的事情,但是一旦融入了民族传统,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围绕"孝"就形成了一系列规范、符号、价值、语言系统,继而发
道德是一种规范体系和思想意识,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的总和,在文化诸多要素中起着重要作用。道德自觉能够在行动者之间形成一套彼此都认同的规则,由人们
介绍快速冷却系统在中厚板生产中的作用,指出目前国内几种常用快速冷却系统的特点及其优劣势。同时,阐述了近几年开发的新一代超快速冷却系统的特点及应用效果实例。
写作作为最基本的语言技能之一,体现了学习者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是英语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英语写作教学一直是中职教育的一个薄弱点。在深入研究二语习得理论的基础上,